【#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格律入门》_7536》,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
博文收藏
2009-12-04 1245
第一编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
古典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华夏诗歌源远流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两千五百年前,奴隶社会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诗歌创作。其中包括民歌和朝庙乐章共三百十一篇,因《小雅》中有《笙诗》六篇,但有目无诗,故实收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即国风,各国的民歌(歌谣),共收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是《诗经》的主体和精华,大多为下层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处境、理想与愿望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共一百零五篇,内容多与时政有关,是公卿、大夫等贵族的作品。
《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多为社会上层人物歌功颂德之作。
《诗经》的句子是以四言为主,一般都押韵,句子或长或短,格式灵活,反复吟唱。尤其它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典型的艺术借鉴,成为我国文学创作的一种优良传统,影响极为深远。
《诗经》以后,在战国时代楚国出现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崭新的诗体——《楚辞》,它包括屈原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有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九十字,内容博大精深,想象丰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另外还包括他的《九章》、《九歌》、《天问》和宋玉、景差等人的作品。
《楚辞》达到了先秦时期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表现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发展为五字句、六字句的基本句式,长短错致,参差多变,形式灵活,语言优美。这可更好的发挥想像、表达感情,大大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是诗歌创作形式的一个大发展、大变革。《诗经》和《楚辞》奠定了我国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坚实基础。 《诗经》、《楚辞》以后,在我国文学史上相继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不断地运用新的表现方法,创作出新的诗体,给我们留下
了许多优美的诗歌作品,从各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斗争和时代的精神风貌,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随着时代的前进,诗歌的形式不断地进行发展、创新和变革。到了唐代,出现和兴起了一种以讲求押韵、平仄和对仗为特征的新诗体——格律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空前发展与繁荣的时期,这时诗人辈出,如雨后春笋,如王勃、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李白、杜甫、元结、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群星荟萃,光耀千古。尤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更是当时诗人中的凤毛麟角。
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的领袖,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这两大流派是代表我国诗歌创作中,继承和发展《诗经》、《楚辞》高度深刻的创作思想和优秀表现方法的两座高大的丰碑。
唐代诗歌作品浩如瀚海,《全唐诗》收两千多人,诗作四万八千多首,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唐代是格律诗定型、发展的鼎盛时期,律诗的兴起和成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道路,提供了最为丰富、完美的表现形式。但格律诗的出现也对诗歌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押韵的和谐和音乐美、平仄的抑扬顿挫、对仗的工稳巧妙。这是格律诗的三个重要特征和因素,得到当时广大诗人的拥护和赞同,所以格律诗在唐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因为律诗这种新的诗体,有严密的格律,所以唐人把它称之为近体诗 或今体诗,而把以前的各种诗体统称为古体诗,以示二者的不同。
在了解近体诗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古体诗。诗的很复杂,从格律上说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是相对近体而言,古体诗又叫“古风”、“古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约束。
古体诗包括从《诗经》、《楚辞》到汉魏六朝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及这一时期的文人诗,都是古体诗,当然后来人们依照旧体写的那些不受格律限制的诗,也应算是古体诗。
和近体诗比较,古体诗灵活自由,除同样要求押韵外,字数、句数、平仄、对仗,都不受约束,就好像现代的自由式诗体。 古体诗大致可分为: (一)四言体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诗歌形式,如《诗经》主要就是四言体,像《关雎.》、《硕鼠》等,常用比、兴的表现方法。 (二)五言体
即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从四言发展而来,《诗经》中就有少量五言诗句。到汉代形成完整的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陌上桑》,著名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都出现在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许多五言民歌和许多著名作家,如曹氏父子、嵇康、阮籍、左思、陶潜、谢灵运等,他们都写了许多完好的五言诗。到齐梁时代,诗体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语言四声的发现,在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平仄、音韵和对仗,即当时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这对后来近体诗的格律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孕育了坚实的基础。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永明体”在文学史上是我国诗歌从古体走向近体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七言体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早在汉武帝时就有所谓的“七言联句”《柏梁台诗》(柏梁体),但不知出自何人。早期最完整的七言古诗,当数三国时期曹丕的《燕歌行》,它是句句押韵的,而且必须一韵到底。隔行押韵的七言古诗最早是南北朝时期鲍照的《拟行路难》。七古比五古发展慢一些,到了唐代才盛行起来。 (四)杂言体
又叫长短句,长短句子杂在一起,参差不齐。从三言到十一言,但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也偶有四字句、六字句,可交错使用,是从民歌发展来的。汉武帝刘彻设立了一个专门掌握音乐的机关——乐府,从民间搜集了许多杂言体的民歌,如《战城南》、《上邪》、《孤儿行》、《东门行》等,都有一定高度的现实主义思想,对后人古风写作有很大影响。如唐朝李白就很喜欢写杂言古风,杜甫也有许多优秀的古体诗作。有人把杂言诗一律归入七言古诗,不另。
近体诗出现以后,古体诗并未消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关山月》、《蜀道难.》;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等,都是优秀的古体诗。白居易发起的新乐府运动,也是运用古体形式写的。唐以后直到现代,古体、近体仍经常被人们相互使用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c41af36bec0975f465e2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