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只怨那青山疏林遮望眼——浅谈古诗中的“移情于物”手法》,欢迎阅读!
只怨那青山疏林遮望眼
——由《长亭送别》中的“迁怒于景(物)”手法谈起
崔莺莺与张生在红娘帮助之下,喜结连理,但又在老夫人干涉之下,不得不长亭别离。刚刚如愿以偿,又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被逼着“昨夜成亲,今日别离”,崔莺莺内心十分痛楚,筵席上百感交集,临别前千般叮咛万般嘱咐,道尽难离难舍之情。真可谓“愁肠百转”“无语凝噎”。
痛楚惜别之情中,我们不难窥见崔莺莺的矛盾心理,既怕张生“不中”,那样张生就“金榜无名誓不归”,夫妻再无团聚之缘;又拍张生“高中”,那样张生极有可能“停妻再娶妻”:一个柔弱女子的脆弱内心,更何以堪!于是,面对张生的背影,面对张生渐渐远逝、消失在远方的身影,崔莺莺“恼”从心底起,迁怒于眼前景物: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青山、疏林、淡烟暮霭本是无情之物,但此时却成了崔莺莺恼恨的对象,谁叫你“青山”遮住了我的望眼,谁叫你“疏林”挡住了我的视线,谁叫你“淡烟暮霭”朦胧了我的目光,真是可恼可气。这“迁怒于景”正是主人公痛苦无奈心理的写照,它含蓄、深沉而又真挚、浓烈的抒写了崔莺莺苦楚难言的心境。细细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迁怒于景(物)”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对于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起到衬托渲染甚而突出强化的作用。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赶赴曹营,刘备率人送了一程又一程,极难分别,目送徐庶远去,书中有一段描述: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庶乘马,从者数人,匆匆而去。玄德放声大哭。孙乾等劝:“主公休如此恸伤。”玄德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被一大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孙乾曰:“何故伐之?”玄德曰:“因阻望徐元直也!”
崔莺莺还只是嘴上、心里抱怨眼前的景物“隔送行,不做美,相遮蔽”,哭诉而已;刘备就不得了了,他“迁怒于景”,这“怒”简直是“无法遏制”,便想“尽伐此处树木”,那爱惜人才而又不得不挥泪送别的痛楚淋漓尽致显现出来。
在古代诗词中,迁怒于景(物)的手法使用颇多,大都用来抒写离愁别绪、怀古伤今之意。诸如晚唐诗人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黄莺儿正在自由自在的啼叫,也算孤芳自赏吧,没招谁惹谁,却招来怨妇的“打”。你看,人家少妇正在梦中见到远在辽西的丈夫,却被你这不知好歹的黄莺儿吵醒,其不可恼。怨妇自然迁怒于黄莺儿,“打”中蕴含了多少孤独凄凉的伤感,蕴含了多少思念和牵挂。如果直言这般情感,反倒逊色了许多。韦庄的《台城》是怀古伤今的经典之作,“江雨菲菲江草齐,
1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把感伤之情融在对“台城柳”的抱怨上,你看你这无情的台城柳,还这般做出妖冶之态,岂不知昔日繁盛至极的六朝古都如今如此破败不堪,真让人伤感。诗人“迁怒于景(物)”,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古诗文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有一颗睿智的大脑去思考,有一支灵透的笔去整理,当然,还需要借鉴这种手法去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b2d8d9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