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别董大》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眼前的董大消瘦憔悴,刚刚离了京师,前途未卜,背上的琴囊也显得有点沉重.
琴师董大是高适的好朋友,叫董庭兰,是名动京师的琴师,却因为卷入政治斗争而不得不远离京师。
此时的高适身处睢阳,他的堂兄在这里为官,本希望通过他举荐谋个差事,但时运不济,他仍旧穷苦潦倒.
高适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将军。
高适的祖父高偘( kǎn),屡破突厥、高丽,为一代名将,封平原郡开国公,,死后陪葬乾陵;伯父高崇德,担任过都督、刺史、大都督府司马。不过父亲一生碌碌,未有大的建树。到高适这一代,家道衰落,已经没有了能在朝中叱咤风云的人物,但祖上的血液流淌在高适的身体里,他一直有个理想,就是横刀立马,纵横疆场,建功立业,重整家业.但现实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打击。 二十岁,游长安,无果;
二十八岁,赴蓟门,第一次边塞之游,无果; 三十二岁,长安落第; ……,居宋中,将近十年务农;
四十四岁,睢阳,高适仍旧一事无成,他遇到了同样窘迫的董大,他竟拿不出酒钱来招待朋友。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北风呼啸,大雪纷扬,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高适望着眼前的景物,他恍惚回到了蓟门边塞,耳边又听到了厮杀声,他感到热血沸腾,他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披甲上马,指挥着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捷报!还是捷报!风雪之中,他傲然屹立,如巍巍长城。 “达夫兄,我这就告辞了!”
董大的一句呼唤把他从梦境中唤醒,他还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他觉得,梦想总有实现的那一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紧紧地握住董大的手,他相信,董大凭着自己的琴技一定会再次名扬天下的,而他自己,也一定会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到那时,天下谁人不识我们啊! 一首《别董大》让我们看到了倔强不屈的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是送别的背景。这不适合送别。“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这些意象构成了北方阔大悲凉苍劲的隆冬图,北风凛冽,大雪纷飞,在这样凄苦寒凉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内心该是如何悲伤痛苦,即使是泪雨滂沱也不觉为过,但高适并没有这样,他像个战士一样,这样的景致只会更加激起他的斗志,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慷慨旷达,直抒胸臆,让友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潦倒中看到人格价值和力量,它如醍醐灌顶,让友人重拾希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这样劝慰友人的时候,正值二十多岁,那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时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如兄长般的体贴和深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李白的真诚和不舍;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属于高适的充满力量的劝慰和祝福,联想到他此时此刻的处境,我们更能看到高适的不俗的胸襟和不屈的意志,这一句话何尝不是高适说给自己的,不屈的灵魂总是最能打动人心。 所以: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诗人感慨”;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他"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陆时雍《诗镜总论》中评价“高达夫调响而急";
胡应麟《诗藪》中盛赞“ 高适之浑,……铁中之铮铮者。” …… 所以:
慷慨悲凉、坦荡不羁、雄健苍凉、气势雄浑……都成为了他和他诗歌的标签。 送走了董大的高适,高适一直在等待机会, “安史之乱”来了。 高适迎来了属于他的舞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b20fca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