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阳诸葛庐(全文)》,欢迎阅读!
南阳诸葛庐(全文)
1959年秋天,我来南阳求学。学校在卧龙岗。步出经武门,沿梅溪河向西南行,举头就看见一岗隆起,岗上老柏森森,一抹浓郁的墨绿,不远不近地在古城外逶迤,蓬勃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概,让人震撼。那道岗,郦道元踏访过,曾看到百里奚故宅:李太白仰望过,曾发出“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的浩叹;岳武穆(岳飞)登临过,在秋雨中,更深秉烛,挥毫泼墨写出了龙蛇飞舞的“出师二表”。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都在那里留下了足迹和诗文。可以说,那是一道天下少有的文化岗。
那时,卧龙岗没有围墙,武侯祠不收门票,游人和香客随意出入。课余,我曾坐在宁远楼内读《红楼梦》,曾踞于抱膝石上吟诵普希金的诗。最有亲切感的是,坐在诸葛草庐里重温《前出师表》,仿佛我的旁边就坐着满腹经纶的孔明和求贤若渴的刘备,正进行着那番改变ZG历史的著名晤对。
遗憾的是,如今的卧龙岗已被凌乱的当代房舍所遮蔽,原有的气概不复存在。
当然,草庐也是象征性的,并非诸葛亮隐居时的旧物,草木结构的寓所是很难保存下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凡三往乃见”时的草庐在南阳。卧龙先生自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段话的逻辑告诉我们,在南阳的躬耕地即三顾地,躬耕地的草庐即三顾处。荒唐的是,早就有
- 1 -
人无视这个逻辑关系。晋代襄阳人习凿齿的《襄阳记》中,先提出“襄阳有诸葛亮故宅”,后,又在其所著《汉晋春秋》中指出“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日隆中”(属南阳郡的邓县竟管辖到汉水之南属南郡的襄阳,真乃咄咄怪事)。这就有意或无意把水搅浑了,似乎“故宅”或“家”即躬耕地和三顾处。即便那里确有“故宅”或“家”,也仅为许多“故宅”或“家”之一而已。诸葛亮十几岁时,曾随其叔父诸葛玄离开老家山东琅琊郡阳都县,屡次播迁,处处无家处处家。凡住过的地方,都可能有“故宅”或“家”。在新野,在樊城,在荆州,在夏口,在,甚至在泸水之南、祁山之北,都有他住过的地方,难道都能和“躬耕垄亩”“三顾草庐”牵连上?襄阳武侯祠的山脚下,有一块不大的稻田,插一木牌,上写“躬耕田”。我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戏说得太离谱了。
假若某一日,有“学者”“考证”出了海南岛有诸葛“躬耕地”,也不必惊诧。这年头,造假学者不亚于无良商家,“修辞立其诚”已成为难得的奢侈。
其实,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九个字在,一切纷扰、鼓噪皆为徒然。我以为,躬耕地的论争已无必要,和不讲理、讲歪理的人辩是非,划不来。谚云:“宁和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说句话。”
说真的,我走进诸葛草庐,首先想到的不是孔明的智(《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智谋渲染过度,故鲁迅评曰:“状诸葛之多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4f5198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