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连名字的由来(三)》,欢迎阅读!
“大连”名称的由来
大连史话 (三) xx师范大学xx
大连是座美丽的城市。天蓝海碧,山清水秀,享誉中外,每年会吸引大量旅游者来此观光。好多人都关心“大连”的名字怎么来的?这不仅是个历史问题,也是个文化问题。
“大连”的叫法只是近代才有。历史上对这个地区有不同的叫法。据文献记载,东汉时称“三山”或“三山浦”(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在当时只是一个小渔村,这是以大连港外的三山岛得名。唐初称“三山浦”,贞观年间又称“青泥浦”,这是因为青泥洼一带沼泽地和乌黑的淤泥海滩得名。明代称“青泥道”、“青泥凹”、“青泥洼”。清咸丰年间有文献有称“金州海口”,但还以“青泥洼”为主。这个名称被民众认同,以后就被叫起来了,一直到现在。在日伪时期大连地区有个民谣,说“要学日本话,就到青泥洼,吃饭叫米西,骂人叫八嘎。”现在火车站一带仍叫青泥洼。这些称呼只是文献中记载有关大连地区的名称。
而在民间很早就把大连称为“褡裢”、“褡裢湾”。
对于大连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本土派认为是在“褡裢”一词读音上出现的。外来说则认为是在俄语“达里尼”的词上演化过来的。
“褡裢”、“褡裢湾”是民众对大连地方称呼最贴切最形象的叫法。“褡裢”是一种中间开口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是昔日我国民间长期使用的生活用品。人们将它搭在肩上形成一个“n”的形状,空出两手行动方便。大连湾地形地貌的形状像横放的褡裢,所以民间就把这个海湾叫做“褡裢湾”。还有人说三山岛中有两岛由沙岗相连像“褡裢”故称褡裢岛,就把海湾称为“褡裢湾”。可见当时已得到人们的认同。明代万历年间西方天主教的传教士,在辽南金州卫和复州卫传教过程中,制成了一份简要的辽南地形图,图中将今大连湾的位置用英文标注为“Dalian”,这就是根据“褡裢”发音记录的。这个地名已泛指大连湾地区,而非专指海湾。1860年,英国舰队司令约
1 / 3
翰·瓦特率领舰队开进大连湾,详细测量并制成正式海图,将三山岛以北的海域标注为“Dalian wan”,可见发音为“Dalian”的地名,很早就流行。
“达里尼”名称的出现记录了大连近代的耻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拥有世界第七强大海军力量的满清朝廷,被小小倭寇打得一塌糊涂,割地又赔银,占领了辽东半岛。这场战争惹恼了俄国,他们早已对中国东北地区虎视眈眈,便联合德法两国向日本施压,迫使日本让步,满清政府又花了三千万两白银把辽东半岛赎回。
1898年3月,“老毛子”、“大鼻子”(本地人对沙俄殖民者的蔑称)以“还辽有功”为借口,用武力胁迫清政府强行租借旅大地区,占领了大连。当时城区一带只是一个有五六十户渔民居住的青泥洼,分别叫“东青泥洼”、“西青泥洼”。俄国要把大连开辟成远东商港,于
1899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建市和建港,命名为“达里尼市”和“达里尼港”。这是俄语里一个形容词,意为“远东”。后来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大连落到“小鼻子”(本地人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手里,改为“大连”。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回归我国后一直沿用至今。
在我们国家和汉文化圈里,地名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山川地貌的特点命名,再就是以人文传说中的地名和人名命名。而后者的出现与流传往往与本地区地理特点相关。用其它因素起名的很少。民间对大连的称呼很符合其地理特点,这就是很重要的证据。再说在大连地区很早就有一个浪漫的传说,更加说明大连名称的渊源。
传说在很早以前,穷苦人家的大海和小妹相爱,在地主家扛活,不堪老财主剥削逃出,经过千辛万苦来到一个三面环海一面临山的地方,山上有采不尽的野果,海里有捞不完的鱼虾。他们开了很多荒地,可惜没种子种地。一天大海捡到一条破褡裢,他感叹的说:
“褡裢在财主家鼓得满满的,我的褡裢瘪瘪的,有苞米种子多好啊。”就见褡裢鼓了起来,流出许多金黄色的苞米粒,小妹高兴的说这是宝褡裢。他们就开了很多荒地,要什么种子有什么种子。逐渐富了起来。许多穷哥们听说后慕名而来,这个地方人烟就多了。他们的老东家闻腥跑了来,硬说是大海偷了他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0b63a7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