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巷的由来

2022-10-04 11: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雄珠玑巷的由来》,欢迎阅读!
南雄,珠玑,由来


南雄珠玑巷的由来

南雄珠玑巷,位于县城北部偏东,在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该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5里,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其古朴风貌犹存。珠玑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今住居民38l户,1742人。现有姓氏为何、谢、曾、黄、钟、赖、刘、陈、郭、周、董、雷、戴、张、杨、欧阳、李、王、熊等19姓,其中雷姓是畲族,其余诸姓均为汉族。

关于珠玑巷得名,据清·道光四年(1824),戴锡纶编纂的《直隶南雄州志》载:珠玑巷得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堂。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兴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明屈大均著《广东新语》、民国时期中山黄慈博遗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粤北简氏大同谱》所述,有珠玑巷得名之议,与上说一致。

近年来,南雄珠玑巷人南迁后裔联谊会筹委会,派员到珠江三角洲各市、县调查和收集诸姓族谱、家谱。据顺德、番禺、南海、东莞、中山等市、县诸姓族谱、家谱.记述有关珠玑巷得名由来,亦与《直隶南雄州志》说法相同。(摘自《珠玑巷古今》 珠玑巷的得名,广泛流传着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珠玑巷原名敬宗巷,后来才改名为珠玑巷,原因出于唐代的张昌。张昌祖先张兴,七世同居于南雄敬宗巷。唐敬宗宝历元年,朝廷闻其孝义,赐张兴珠玑绦环以旌之。因为巷名要避敬宗的庙讳,所以改名为珠玑巷。这种说法来源于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二是原来确有一条珠玑巷,不过是在河南开封,后来中原氏族纷纷南迁到岭南,就把聚居之地南雄沙水镇的一条街巷也称为珠玑巷。这一种说法同样来源于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他说:吾广故家望族,其先多从南雄珠玑巷而来。盖祥符(河南开封)有珠玑巷,宋南渡时,诸朝臣从驾入岭,至止南雄。不忘枌榆所自,亦号其地为珠玑巷。 (摘自《珠玑巷传说与掌故》 珠玑来由

珠玑古巷并非因产美玉而得名。据记载:南宋时,河南开封祥符许多官员为逃避元人南下迁徙,定居南雄,因祥符有珠玑巷,遂将这里改名为珠玑巷,聊解思乡之情。

不过更多史料记载,珠玑巷这一名称的得来,与唐敬宗的珠玑赏赐有关,珠玑巷在唐代时还叫敬宗巷.因有巷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常,唐帝李湛闻听后,赏赐给他们家族珠玑绦环,不久李湛驾崩被赐庙号唐敬宗,敬宗巷为避讳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

今天张兴故居仍在珠玑巷中,珠玑巷的很多后人还感激着唐敬宗的赏赐.然而除此之外,这位在位仅3年的皇帝几乎乏善可陈,年仅18岁的李湛被人合谋杀死于内室.

珠玑巷由唐敬宗易名得名,但它的开始兴旺则还在李湛之前,其兴衰与玄宗时开挖的梅关古道密切相关。唐敬宗即位百余年前,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开凿人庾岭梅关,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径开通为能通车马的大道。从那时起,梅关道由丁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使南北交通顿时通畅,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据梅关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古代称沙水镇,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上升为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由于珠玑巷离古时县城近15公里,距离人庾岭近25公里,正好是南卜北上的过客路途歇脚处。南下的赶路人从大庾岭过梅关,再25公里的路到珠玑巷,正好是一日脚程,恰好在日薄两山时分抵达珠玑巷。北上的赶路人从南雄起程行15公里到珠玑巷,如果当日上梅关,在天黑前不一定能翻过大庾岭,因而也暂住下来。所以从盛唐开元而卜,尤其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日有数千,直到清末粤汉铁路修筑之前,这条路载着珠玑巷兴旺了1000多年。

许多流传下来的诗词可以印证珠玑巷当时的繁华:曾忤魏忠贤去官的御殳、明万历年间的进士黄公辅诗中就曾写道: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清朝同治年间的茂名举人杨庭桂则在《南还日记》里称:古道上行人拥挤,比看唱戏的人还多,走起路来如蚂蚁般缓慢。(摘自《南雄珠玑巷研究参考资料汇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dad9c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