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元夕》导学案 1课时

2022-07-29 00:18: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玉案 元夕》导学案 1课时》,欢迎阅读!
青玉,课时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第十二单元第三课

《青玉案·元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预习导航】

1、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2、知其人、论其事

辛弃疾一生分期:

⑴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⑵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⑶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 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对象。 3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

蛾儿/雪柳/黄金/,笑语/盈盈/暗香/。众里/寻他/千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

【问题探究】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 / 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



3、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4、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5、请想象一下诗人寻找那人的焦急情态?

6、你觉得词中的“那人”是作者的意中人,还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要借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词在描写和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风格

总结概括】

《青玉案》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其政治含义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课下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完成练习册作业。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d42d3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