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外交政策

2022-12-05 07:1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汉外交政策》,欢迎阅读!
外交政策,西汉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逐步推广。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古代中国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社会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大月氏、印度、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

在各边境国家中,西汉最常接触的乃匈奴,早在刚立国不久,汉太祖刘邦已出手派兵攻打匈奴,但失败外还在“白登之围”中被困。到汉武帝时曾十二次征伐匈奴,一度把匈奴驱出漠北,但随着征伐继续,匈奴问题始终都未能彻底解决。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乱加重,先是五单于争立,后是三单于互斗。汉朝充分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扶植呼韩邪单于,并于汉元帝建昭三年(36年)在康居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南匈奴统一成为汉朝的藩属国,算是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匈奴问题。

而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先后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西域诸国夹击。虽未能达到目的,但此行却加深了西域与汉朝间的往来。

汉初。汉初根据民穷财尽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解散大多数军队,减轻田赋和劳役,法令宽和,选择官吏多用“重厚长者”,对外也实行和平方针,国家和社会的元气得以逐渐恢复。

1.和亲







这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对当时的北方民族“匈奴”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和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朝主动送公主和大量的财物给匈奴,使他们停止对汉朝的骚扰,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期,是匈奴主动请求和亲。

汉朝的和亲政策对维持北方的和平起到了很大作用,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汉武帝以前为第一时期。西汉初年,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楚汉相争带来的连年战乱,人口大量减少,这是国库空虚,货缺财乏,一片荒凉残破的景象。在政治上,西汉初年地方割据势力很大,中央集权尚未巩固。这时,北方匈奴的力量却很强大,是一个拥有“控弦之士三十余万”的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他们多次深入到中原地区,肆意抢掠人畜,劫夺败物,严重地威胁着西汉的统治政权。公元前二00年,匈奴南下,汉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决心以军事力量对抗的办法解除北方的边患。但是,刘邦一到了平城,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之久,后因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解围。经过这次较量,宣告了汉高祖对匈奴的战争政策的失败。冒顿单于之所以同意和亲,是因为和亲给匈奴带来了许多好处。第一,通过和亲,匈奴可以得到大财物。每年西汉都得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食物等;第二,匈奴可以达到通关市的目的,以获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贾谊说过:“夫关市者,固匈奴所犯滑而探求也”;第三,和亲并不能限制匈奴的抢掠活动。

汉武帝当政为第二时期。西汉王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天下比较安定,户口大增,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政治上,汉武帝继续实行景帝的削藩政策,战胜了同姓王的叛乱,地方割据势力已被削弱。同时,汉武帝又在桑弘羊等的协助下,实行了国家垄断铸钱、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告缗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


又增加了国家收入。在军事上,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文景时期,贾谊的积极防御和晁错的“徙民实边”的建议被采纳,实行耕战结合。在此基础上,汉武帝积极扩军备战,汉武帝与匈奴断绝和亲,却同乌孙采取和亲,说明了西汉时期已把和亲作为一种外交政策,根据形势的不同而运用。这个时期的和亲政策,是以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的。张骞通使西域时,乌孙王在匈奴和西汉中间到底依靠谁,一直犹豫不决。乌孙王为此派人到西汉进行实际了解,看到西汉的实力强大,才决定与西汉和亲。如果不是以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汉武帝的和亲政策,也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只能重蹈汉初和亲政策的覆辙。

2.丝绸之路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武帝大力加强中央军力,数次远征漠北,大举进攻匈奴,形成“漠南无王庭”稳定边疆,又出兵西域、平定南越,大大扩张汉文化的影响范围。

西汉时期,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因为政治军事的需要,当时汉武为了对付匈奴,使节出使西域,想联合西域各国一起打击匈奴,商路是附带品,在战争过后才真正的兴起,以长安为起点,出玉门关经中亚到达安息,也就是现在土耳其附近的位置,

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渐强盛。第四代皇帝汉武帝刘彻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他们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场上,张蓦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一名堂邑父了。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119年,张骞时任中郎将,又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西汉中期,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汉武帝又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推行“推恩令”、“中朝”制、盐铁官营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在征讨匈奴的同时,西汉政府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拓展了对外交往,丝绸之路随之产生。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呼屠吾斯,标志汉匈战争结束。刘奭将一位姓王的宫女赐给稽侯珊做阏氏,而以“昭君出塞”为标志的赐婚,汉中央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也在继续得到发展。西汉后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西汉灭亡。王莽建立新朝后改制失败,新朝爆发绿林、赤眉大起义,不过这跟西汉毫无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a637d580eb6294dd886cb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