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翻译赏析
《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前言】
《赏牡丹》为刘禹锡所做的七言绝句,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该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每到春暮夏初牡丹盛开的季节,卖花人、看花人便挤满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车水马龙、人潮鼎沸的热闹场面。作者在这首诗中,一方面热情歌颂了牡丹的美丽,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融入笔下,从而大大提升了诗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牡丹:属毛茛科植物,又名木芍药、洛阳花,初夏 开花,单生,大朵,一般有 红、白、紫三色。
②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
③妖无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1
④芙蕖:即荷花。《尔雅·释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越,其本蔷,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⑤净少情:淡雅,缺少情韵。
⑥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唐诗纪事》卷四十李正封《赏牡丹》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⑦动京城:指唐代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白居易在《牡丹芳》中有“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之叹。 【翻译】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丽的花,当它盛开的时候,轰动了整个的京城。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此颂彼的反衬之法。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 牡丹,是中国的特产,素有花中之王、百两金等尊贵的称号,春天开花,花大而绚丽,历来得到人们的钟爱。刘禹锡这首赞赏牡丹的七言绝句,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
2
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 “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牡丹在诗人眼里,她姿色超群,是国中最佳“美人”。由于牡丹具有无与伦比的姿色,竞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竞相品赏。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两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时尚,说出了多数人的心声。“国色天香”成了当时对牡丹Org的定评,也为后人所乐于接受和沿用。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7e96b0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