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2022-05-02 07:16: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欢迎阅读!
王维,田园诗,山水,空”与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摘要: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唐朝的诗歌流派中独树一帜,创作特点就是“诗画合一”,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静”、“空”。特别是从诗歌中的“空”,实则体现“有”,既有禅意的表达,更有大自然的色彩、语言,所以,“空”是外在的环境特点,“有”则是真实情感流露,表现出王维对于自然的一种喜爱,一种敬畏,对于生命的憧憬。

關键词:山水田园诗歌;自然之“空”;自然之“有”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蒲州(山西永济)人,盛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所作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陇西行》、《从军行》之表现军情紧迫、战斗激烈和战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出塞》中歌颂唐将的英雄勇武,《使至塞上》的自然风光和边地的风俗人情。但更多的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春中田园作》)、“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在他笔下皆有一种潺潺流水般的恬淡、自然,诗词秀雅、意新理惬、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苏轼评其诗之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诗歌中的“空”

王维诗歌主要特点就是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不见人,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空”字在此类句子中多次出现,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空旷清新的句子,虽然没有直接写“空”,但能感受出诗人独自一人在山间畅游的情景,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且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有形的画面,无声的语言,更有一种哲理在其中。这种“空”,自和王维的“遗世”思想有关,年少时如同大多数少年一样,心怀壮志,“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道出了王维的爱国热忱,但“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英雄豪情后,最终到了“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无人问津的结局。

李林甫执政期间,朝政黑暗,王维也消极怠世,于开元二十九年隐于终南山,诗风大变,虽然此后天宝元年出任左补阙,那也是因生活上“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而被迫入仕。在《重酬苑郎中》提到“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道出了王维的艰辛,虽然面上赞美丞相,但是实无意于走苑咸之路,身在朝廷,心在山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后在蓝田辋川购置别墅,常游于其中。政治险恶,但在这类诗歌中看到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不抗争、不弃官的一种“遗世”思想,即更倾心于佛教,进而对佛教信仰领悟透彻,进一步“遗世”,互为因果。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皆空,《心经》中很著名的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教中的空,原意是忘却红尘,进一步达到忘我的境界,体现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人生境界,生命终归于空,企图证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因此作者是与世不争的,看破一切、任遇随缘的,是借佛教来摆脱苦闷,保持心境的宁静,这反而有助于诗人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探寻美。 二、诗歌中的“有”

王维诗歌传递出了一幅画面,因此它是有颜色的,且“擒表五色,贵在时见”[1],同时也是有声音的,“声律之辈,独王右丞”,清丽婉转,娴雅旷淡之情溢于言表,这固然和王维的作画、作乐的才能有关,被称为“秀色可餐”[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的作诗为文的特点是“以少总多,情貌无遗”[3],正是王维在诗歌中传递的积极情感,这也是王维在选择意象的时候往往会将人的内在精神融入其中。比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中即事》)等诗句中,不同的景致看到的是物质的新生,也就是在一个事物消亡的同时又有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处处似无我、物,但处处有诗人、春色、山、花、鸟鸣,看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有色,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变化,即《心经》中的“不增不减”。从事物表面看清发展规律,也体现了诗人冲淡、平和的一面。每一个自然景物并不是单个的,而是和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含蓄淡雅,意境幽远、空灵淡泊的特点。物我合一,处处无我,处处有我,处处体现本位意识,主体情感,以及自然恬淡的风格

诗人“孤独”,其实并不“孤独”,虽然“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但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独坐幽篁里”,但是“明月来相照”,还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等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用色彩、动态来体现自然的活力,只不过以整体上的空灵静谧的意境来显现诗人淡泊名利的心。这种忘我,独我,是通过一种禅意的思想,通过提炼与净化将世间生命最美、最有活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并以疏淡的笔法进行描绘,其实就是让读者体验自然,回归生命本真,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王维心灵上的慰藉和共鸣,有大唐诗风的隽雅,又有找回本心的渴望。“禅宗是一种重像的宗教,重感性的宗教,重意境的宗教,这是它通向审美的重要原因。”[4]这也正是王维诗歌超出于画的“意气”,总之,佛教的思想对王维诗歌影响甚大,但是佛教讲究四大皆空,了却红尘,而道教的“以道佐人主”、“保全生命”、“归隐”等思想说明人的活动是要顺乎自然的,温和、谦逊、乐逍遥也更符合王维的心境,总之,王维自身对于世事的看法和佛道一致,并且用其“意”来慰藉诗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6. [2] 王世懋· 艺圃撷余[M].辽宁:辽东学院出版社,1982. [3]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6.


[4]陈望衡·境外谈美[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ce3200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