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2022-07-21 02:02: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欢迎阅读!
教育方法,品德,幼儿,良好,培养
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方法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于幼儿期,因为幼儿期可塑性大,他们的是与非、善与恶,真与伪、好与坏等基本的概念,故,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从早期开始。幼儿品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幼儿小学会做人。

从表面形式看,幼儿园德育教育似乎不可能形成人的良好品德。不过一个人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在幼儿时期。这是被很多教育理学研究证明了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向幼儿实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点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所以,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生活、学习的第一个 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 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有不同水准 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注重。在道德品质 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点、历史观点、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 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 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 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 为。

“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 少,语言水平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 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 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 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 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 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真无邪 的心灵,提升幼儿辨别是非的水平。

多是独生子女,在家 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 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起点低”(即教育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 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个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水平。让他们参 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 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 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 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 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幼儿 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c9797d02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