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理学打印版

2022-12-27 00:26: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临床医学心理学打印版》,欢迎阅读!
临床医学,心理学,打印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医学的主导思想,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是某一时代的所有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它影响医学工作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使之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局。

性格(character: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有的信念。

病人: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医学理学medical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 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注意(attention: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征: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特性:间接性、概括性)

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need: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motivation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冲突的种类(形式: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前有狼后有虎)、趋避冲突(一男生追一妹子想表白但是看见她又逃避)、双重趋避式冲突(两种治疗办法一种疗效好风险大一种疗效差风险小该选哪一种呢么么哒)。

挫折(frustration动机收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气质是指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质比性格、能力更具有稳定性。

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性格(character: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 2.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意志特征 4.格的理智特征

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完满状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卫生,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我国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行为behavior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分三类:健康行为、疾病行为、疾病角色行为 药物依赖/滥用(drug abuse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

成瘾药物的特点: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个体使用;个体为获取而不择手段;使用剂量逐渐加大;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依赖;危害个人和社会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指慢性或周期性的对网络的着迷状态,不可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渴望与冲动,上网后欣快,下网后出现戒断反应,出现生理或心理的依赖先现象。

肥胖:指体内过量脂肪堆积而使体重超过某一范围,当肥胖影响健康或正常生活及工作时才称之为肥胖

四种医学模式鬼神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研究发、实验法、相关研究

感觉的特征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的适应、感觉对比、联觉。

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①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②短时记忆又称初级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一分钟以内的记忆;③长时记忆,又称二级记忆,是指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

记忆的心理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再认和再现的重要保证。指识记过的材料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保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再认和再现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都以识记为前提。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新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就是再认;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它们的反映重现出来,就是再现。 根据思维方式分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心理应激的过程理论中的中介因素 认知评价 应对方 社会支持 个性特征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与联系

联系:情绪情感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的,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情绪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 表现外显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人和动物都有,生较早 情绪 情感

需要角 生物需 高级的社会需要



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 表现内隐性 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人所独有,发生较晚 发生角度 较早 较晚

稳定程度 情境 稳固性、长期性

幼儿、童年、少年、青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这种从生到死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life cycle) 发展的基本观点:1.发展是毕生的;2.发展是多维和多向的;3.发展是获得与丧失的结合。

马斯洛等人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幼儿期的心理健康:1促进幼儿言语的发展 2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3.玩耍与游戏4.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和过失 5.父母言谈举止的表率作用 儿童期心理健康:1.科学合理安排学习 2.组织社会劳动 3.培养开拓创造性思维 4.注意“情商”的培养 青年期的心理健康:1.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2.及时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3.防止性的困扰。

如何保持青少年期心理健康:1.发展良好的自我意识;2.保持情绪稳定;3.预防性意识困扰;4.消除心理代沟。 精神分析的三个理论: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中描述的几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置换作用、退行、投射、升华。 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现象所作出的评定

心理评估的方法:观察法、会谈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及临床评定量表

心理测验的条件1、施测条件2、主试者因素3、受试者因素4、信度、效度及常模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1、标准化原则:选用标准化的工具,根据标准化的施测程序来实施测验。 2、保密原则:①是心理测验的伦理道德标准②测验的保密与控制使用:保证测验的价值,避免滥用和误用测验③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非对个人或社会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下,均需保密。

3、客观性原则:结果评价要综合全面。 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1、按测验的目的和功能分类: ⑴智力测验:应用于儿童智力发育的鉴定及作为脑器质性损害及退行性病变的参考指标。如比奈-西蒙量表、韦氏量表

⑵人格测验:如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性格、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

⑶神经心理测验:用于感知觉、运动言语、注意、记忆、思维等脑功能的评估。

⑷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如SCL-90,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测查精神症状或心理健康状况等。

2、按测验的方法分类:问卷法:MMPIEPQ ;作业法:非文字的,进行实际操作;投射法:测量人格,如洛夏测验、TAT

七种健康保护行为从不吸烟、有规律地体力活动、晚上78小时、保持正常体重、适度饮酒或不喝酒、吃早餐、两餐之间很少吃零食 四类损害健康的行为①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②不良病感行为③日常损害健康行为④致病性行为模式 肥胖的原因①家庭同伴的影响②心理应激③人格特点④社会文化因素

锻炼对个体心理的影响:①缓解郁闷②降低焦虑与应激反应③维护自尊心与自我形象④增加积极情绪与自我良好感⑤改善工作能力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 TABP):国两位心脏病专家FriedmanRosenman提出的概念们发现冠心病患者大都有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容易发生恼火、激动、发怒和不耐烦,Friedman称之为“AIAI应”。相缺乏这些特点的行为被称为B型行为,具有耐心、谦虚的、放松的、有安全感的、有适当自尊的心理特征。

心理异常: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失调或是指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包括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社会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心理异常与正常心理的区分:常识性的区分:出现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时;呈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时;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时;影响他人社会生活时。心理学的区分:三个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客观检查标准;社会适应标准。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指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行为治疗的概念——利用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

心理治疗原则:信赖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性化原则 中立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1.病人心理相关

病人角色的转换与适应

①角色行为冲突 ②角色行为缺如③角色行为减退④角色行为强化⑤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的求医行为

1、概念:在人们感到某种身心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手术前心理反应——手术前焦虑:最常见的是手术焦虑与相应的躯体反应。主要表现为对手术的担心和恐惧,躯体反应表现为心悸、胸闷、尿频、腹痛、腹泻及睡眠障碍等。

原因: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性缺乏了解;手术前的心理准备不足;对医务人员过分挑剔;对手术疼痛的恐惧;过去的经验

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大致分四期:休克-恐惧期、否-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

医学将人的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经过5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2.医患关系相关

医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概念: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特征:明确的目的性;医患双方地位的平等性 医生是医患关系的主要影响者 ;医患关系的时限性

医患关系的类型:主动-被动型(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危重休克,智力严重底下及某些精神病人)、指导-合作型(适用于急性病人)、共同参与型(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3.心身疾病相关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官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诊断要点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

发病机制:1.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4.心身疾病的发生

心理干预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 3.消除生物学症状 治疗原则:心身同治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mood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绪状态。2.激情(intense emotion):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stress):当人们遇到某种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情绪的理论 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意志will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基本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功能性。心理结构: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自我调节系统。形成影响因素:先天遗传因素、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等。

人格是在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育发挥了主导作用。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者中以气质受其影响最明显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活动是人格发展的决定因素。它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家庭中父母行为和教育方式对早期儿童人格的形成影响极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性格与气质关系:1.气质是生来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2.气质形成早,不易变化;性格形成晚.稳定性要比气质变化快。3.气质影响着性格动态方面以及性格形 成的速度。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人,同时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向过程。

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其一是指人类种族在地球生物种系发生中的有关过程;其二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过程,即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77e615c281e53a5802ff2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