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诗词的豪放旷达

2024-03-12 10:4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苏轼诗词的豪放旷达》,欢迎阅读!
旷达,苏轼,豪放,浅析,诗词
浅析苏轼诗词的豪放旷达

作者:王红艳 田彩瑞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05

摘要:苏轼在诗、词、赋、散文、书法和绘画均成就极高。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诗词旷达飘逸、豪放壮美,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关键词:苏轼;豪放:旷这:浪漫洒脱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其诗、词、赋、散文、书法和绘画,均成就极高,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以词著称于世,其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词的新境界。他推崇高雅的词风。使词从传统的缠绵浮艳中跳出来,吸纳大自然的清新境界,抒写创作主体的广阔胸怀,从而成为自是一家词。开创了与婉约派对立的豪放词派。

一、旷达飘逸,超然外物

氓江水流的灵动融入了苏轼的血液,造就了他既稳重又洒脱、既执着又旷达的气质。他自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他怀着致君尧舜的美好理想步入仕途。但乌台诗案使他备受打击,他转而由儒人道、由道入禅,呈现出一种旷达飘逸的气质。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他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大彻大悟的诗句,呈现出他坦然淡定、旷达超脱的风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他被贬黄州,人生遭遇巨大挫折,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被贬蛮荒之地,仍自我解嘲高口昌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太守时,写给住在齐州的弟弟苏辙的。当时作者的政治处境不好,和弟弟已分别七年了。中秋对月,千里怀人,心情很抑郁。但词人并没有悲观,他采取了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词中幻想上天而又着重留恋人世,感伤离别而又处之达观,这反映了作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解脱、处理矛盾的达观态度,他把儒、释、道三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在逆境中求生存,在极度的孤独中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于优美的意境中饱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看,也显示出词人洒脱的性格和超旷的胸怀。全词多次转折而又一气呵成,感情奔放激越,风格明快健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历来人们争相传诵的名篇。

二、豪情满怀。雄奇壮美

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之词气势宏大,雄浑壮美。如《赤壁怀古》这首词景物描写气势磅礴。人物形象英气勃发,结构既有起伏变化而又浑然一体,写景、记事、议论、抒情,层次明晰,和谐统一,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篇之一,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词的上阙咏赤壁江山,下阙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词中既传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无限倾慕与向往,又在联想到自己的政治处境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苦闷。篇末虽有人间如梦的消极感伤,却掩盖不住全词洋溢的雄迈奋发的豪气。这首词最突出的一点是:词人紧密结合抒情,以极其精炼传种的笔墨,捕捉最具有特征的典型细节,表现了周瑜荚俊潇洒的风度,指挥战争的雄才大略、从容沉着,创造性地塑造了这一个年轻儒将的英雄形象。其中景色的描写,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写得墨气淋漓,传达出当年战场的气氛和声势。令人惊心动魄。全词笔力雄健,语言奔放,风格豪迈,意气纵横。

三、浪漫洒脱。雄姿逸气




刘熙载云东坡词具神仙之姿雄姿逸气,高轶古人在《念奴娇·中秋》中,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留无迹。……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词中万里无云的天空,作者登高望月。面对广阔的天空和皎洁的月亮,引起了无限的幻想,向往那虚无缥缈清静自由的生活。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美好现实的追求。

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大胆创造,富有浪漫主义想象,能唤起读者的联想,获得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再如《水调歌头》苏轼从问月、飞月、望月、怨月中抒写出来,使人体会到神奇和浪漫。而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生哲理和浪漫情怀则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参考文献:

[1]苏轼,《定风波》,宋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 [2]苏轼,《水调歌头》,宋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

[3]劉辰翁,《辛稼轩词序》,刘斯奋诗泽宋四项家词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f206bd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c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