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4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欢迎阅读!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
第四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初步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构建“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2例4。
师:你们能解答这两个问题吗?请列式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学生能用乘法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第(1)小题要求的是3个80元是多少元。第(2)小题要求的是4个10元是多少元。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在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个购物问题中存在着一种数量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会解决实际中关于单价、数量、总价的问题,通过解决例4中的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找共同点。
课件再次出示教科书P52例4。
师:仔细阅读这两道题,你们找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把自己的发现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1:学生会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关于购物的问题。
预设2:也有学生会发现这两个问题都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钱。
预设3:已知的信息都是知道每个商品的价钱,要求的是买几个这样的商品要花多少钱。
预设4:都用乘法计算。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发现了它们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要求买几件这样的商品要花多少钱。
2.建立概念。
师:我们把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板书)你们能找到例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吗?
学生能说出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是单价,3个和4千克是数量,一共要多少钱是总价。
师:你们能理解这三个词的意思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学生平时都有购物的体验,所以能理解并举例说明这三个量的意义。如去超市购物,价签上标明的一瓶酸奶8元就是单价,买了3瓶就是数量,最后收银员收了24元钱就是总价,等等。
3.建立模型。
师:如果已知单价和数量,怎么求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怎么求单价?已知总价和单价,怎么求数量?
师小结: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仔细审题,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即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几件是已知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花多少钱,从而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三种量。接着,让学生举生活中购物的例子进一步理解这三个量的意义,自然而然就能建立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学模型。
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ea3453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