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23年“关东大地震”加速日本侵华步伐-中国最不容易地震的省》,欢迎阅读!
1923年“关东大地震”加速日本侵华步伐|中
国最不容易地震的省
1925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即后来的裕仁天皇)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处传来。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地跑向殿外的花园。他看到了一幅山崩地陷般的图景。 众多传记作家后来纷纷写道,在余震不断的离宫大院里,裕仁表情木讷、“呆呆出神”。这场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灾难,成为日本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个瞬间,从横滨港、东京湾到广漠的日本海,八千余艘船只顷刻沉没。这场里氏7,9级、震源在东京西南方向九十公里外相模湾的大地震,让中央气象台、东京帝国大学的科学家们惊呆了:地震仪先是狂乱颤动,继而指针全部被震飞了;除一台进口仪器能勉强监测外,日本找不出另一架完好的地震仪。 几乎是地震刚刚发生,成千上万的灾民就涌向赤坂离宫。他们不仅前来寻求庇护;他们的沉默与严肃,表达了一种无声的抗议、无言的要求:天皇必须逊位,政府必须立即组建。然而,对裕仁来说,他不愿背负“不孝”的罪名逼父退位。他决心转移民众的视线。当天深夜,“朝鲜人暴动
第 1 页 共 3 页
了,到处放火”、“大火是社会主义者与朝鲜人所放”、“他们在水井投毒,抢劫、强奸、无恶不作”……种种说法弥漫了从东京到横滨的冒烟废墟。一夜之间,“天皇逊位”、问责政府的声浪平息了。 9月2日,在裕仁与西园寺公望的支持下,山本权兵卫内阁匆促宣告成立,同时宣布国家进入战时体制。自然灾难就这样演变为社会事件了。与此同时,在街头巷尾,无数青年、退伍军人组织了自警团。他们以“维稳”的名义,大批捕杀朝鲜人,并波及无辜华侨,有数以千计的朝鲜人和大约两百名中国人惨遭杀害。 在一个多月的屠杀、逮捕和宣泄之后,日本人变得眼神逐渐暴庆、性情日显乖张。无数的死难没有激发至善与大爱,恰恰相反,关东大地震竟然通往了1931年的入侵满洲、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和同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至少可以断言,在八年后征服满洲的那场侵华战争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关东大地震的阴影。经历了深痛巨创的日本人如此向往新大陆,以至于不惜血染军国主义的罪恶军刀。 关东大地震促使日本人对自身生存国土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生存的危机感大大增强,他们时刻担心自己所在的岛屿有一天会整个沉入海底。日本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无论其现代化程度有多高都无济于事,因为它所立足的国土是如此脆弱和危险。于是,开拓安全的生存空间成为震后日本各阶层的共识。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对面的大陆,那里有个赢
第 2 页 共 3 页
弱可欺的国家――中国。 地震刚刚结束,日本就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军人出身的强硬派开始取代明治维新以来的开明派掌握政权。为了转移民众视线,平息灾后人心浮动的动荡局面,新上台的日本政府将日本人对灾难的恐惧转化成了扭曲的暴力――为了生存空间不惜诉诸军刀,他们开始磨刀霍霍,准备以朝鲜(当时日本已经吞并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东北。但这一时期日本正处于大地震后的重建阶段,并不具备发动侵华战争所需的国力,只能通过援助和支持中国东北的军阀张作霖,换取向中国东北派遣“开拓团”以及开办矿山的特权。 总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地震,不断触发
日本国内的恐慌情绪,对他们的侵华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c298b9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