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人的姓氏字号》,欢迎阅读!
(一)姓氏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先秦时期,姓与氏是不同的。“姓以别婚姻, 氏以明贵贱。”便是对姓氏关系的较好阐释,姓是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的氏族符号,用以分别各氏族,所以许多古老几十个的姓都是带有“女”字的,比如上古八姓,即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都是带有“女”的,后来的大多数姓都是由他们演变而来的,这些最原始的姓经过复杂的演变,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姓比如黄帝的姬姓,黄帝住姬水之滨,所以以姬为姓,《史记 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根据传统,同姓是不能结婚的,这在古代一直是被遵守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人员越来越多且组成复杂,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是姓的分支,男子把自己的封地作为自己的氏,比如用我们熟悉的项羽,就是因为他的祖父项燕被封于项地所以才以项为氏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官职、职位、居住地、职业等。例如,孔子的孔就是从其祖先孔父嘉的字而来的,有一部分屠姓是由于其从事屠宰职业而以之为氏的。这种例子很多,不一而足。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在古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由氏可以看出他的地位,由姓可以看出他的家族。现在,一些人直接称呼先秦的人他们的姓名,这是不太对的。在东周以后,奴隶制逐渐瓦解,礼坏乐崩,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姓和氏逐渐融为一体,我们在《史记》中经常可以看到,某某某,姓某氏,姓某等,从这些表达中可以看出在当时姓氏已经融合了。
(二)字号 除了姓氏以外,古人还经常用字。字产生比较晚,在一些较早的史籍里,只有名没有字。在古代,男子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到二十岁(古人岁数都指的是虚岁)成年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但这个时间不固定,各个时期的成年时间也有例外,比如明朝爱国将领夏完淳只活了十七岁,但是他有字号。 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方法很多,其一,也是最常见的便是字解释补充名,比如,屈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意思相近;其二,名与字所取文字的含义正好相反相对的,比如韩愈字退之,愈的意思是“痊愈、越来越好”之意;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就是意义相反;再如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其名熹,字元晦,“熹”明亮之意,而“晦”则是昏暗的意思。其三。其三: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连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德不孤,必有邻”。还有一部分由于词义的变迁,现在已经很难看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了,但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还是可以找到其中的奥秘。例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说文·车部》中解释:轲“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由此可见孟子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于上面所说的第一中情况。再如:苏轼,名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有“君冯(凭)轼而观之”的句子,而“瞻”就有“向前看”的意思。从这里来看苏轼的名和字的关系应属第三中情况。 在古代,名用于长辈称呼和自称,字用于同辈之间称呼与敬称,如果直接称呼某人的名,就等于骂他,马超与曹操有杀父的不共戴天之仇,但是还称他为孟德,这是有素质的人的基本礼仪。自己称名以表示谦逊,尤其是对长辈与君上,
在名字之前还要加上其他的谦词。司马迁比如在《报任安书》第一句便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再后来,名与字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号。号,亦称别号,这是古人除名与字以外的一种特殊称谓。古人的名与字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而取号却要自由得多,不受名、字的约束。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因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古人取号有许多情况,一是以住地为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蒲松龄号柳泉居士,吴承恩号射阳山人等等;二是以室名、斋名为号。如辛弃疾居江西上饶时,曾筑带湖新居,内有一室叫稼轩,故自号稼轩居士;三是用号来表白志趣,抒发灵性。如欧阳修晚年曾自号六一居士,这是指的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个老翁;四是暗寓深意,示人不测。如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南宋亡后自号木穴国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也有的号来自诗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据说郑燮的“板桥”系出自刘禹锡的《杨柳枝》诗:“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此诗写的是男女离别相思之苦,与郑燮毫不搭界。事情是:郑幼贫,习画屡被亲邻嗤笑。至成名,众人则一反常态,纷纷乞求书画,以至将郑早年弃之的画稿作至宝。郑有感于此,刻了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以刺世风。后来他就干脆自号郑板桥了。号的字数多少不一,有二字的,有二字以上的。比如李商隐的号就是“玉溪生”三字,字数多的号也可用二字相称,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大家都叫他苏东坡。古人的号多少不一,一般只有一个,也有的有好几个。比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三)皇帝称号 除了姓名字号,在社会上层还有谥号,对于帝王,不仅有谥号,还有庙号、尊号、年号(开始不用于称呼皇帝,但由于明清的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故以年号称之)等称呼。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固定的字,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美称、怜悯称呼、贬称,美称很多,比如汉文帝、梁武帝,贬称比较少,一般用于亡国之君或经卵之主,比如周厉王、隋炀帝,还有对一些年幼亡国着同情的,比如晋愍帝、汉殇帝等。先秦的某某王以及秦以后的某某帝一般都是谥号。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后来逐渐发展,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庙号。一般来说,某某祖某某宗都是庙号,而且一般“祖”是打天下的,“宗”是守天下的。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名成祖清圣祖等。
谥号庙号都是在帝王去世后的称号,一些作品中在生前称呼的现象是不对的。但是在生前也有尊号,在史前时期有皇帝、炎帝、有巢氏、燧人氏、天皇、帝皇、人皇等称号,在此后,有些皇帝也给自己加上尊号(当然是在大臣再三请求之下才答应的),比如唐高宗李治尊号天皇,武则天尊号天后,后来又号称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今天,我们习惯称呼唐朝以前的皇帝他们的谥号,因为开始谥号只有一两个字,后来谥号越来越长,人们称呼唐朝以后的皇帝他们的庙号,庙号比较简短,后来,人们称呼明清的皇帝他们的年号,因为他们往往只有一个年号,比如大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所以我们经常用康熙或者康熙帝代指他。
(四)自辛亥革命以后,字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现在,偶尔还有人用号,作家有时候用笔名,那个人们字号繁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曾经的辉煌文化还会再回来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3cd6f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