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白公问于孔子曰》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2024-02-16 03:00: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淮南子 白公问于孔子曰》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欢迎阅读!
淮南子,孔子,译文,答案,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白公【1】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孔子不应。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曰:“吴越之善没者【2】能取之矣。”曰:“若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3】尝而知之。”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未矣!”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洛室。

惠子【4】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其说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对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5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岂无郑、卫《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赵襄子攻翟【6】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7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国门之关【8,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1】白公∶名胜,春秋楚平王之孙。2】普没者∶游泳高手。3】易牙∶春秋齐桓公宠臣,善调味。4】惠子:即惠施,曾为魏惠王相理;翟煎:魏臣。5】邪许:象声词,劳动时众人协同用力发出的呼声。6】翟:通“狄”,这里指鲜虞。7】飘风:狂风。8】杓国门之关:举起关城门的门闩(横木)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可以微 微:秘密

B.先生善 善:修改 C.江河之大 大:涨水 D.日中不须臾 须臾:片刻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易牙尝而知之 已成而示诸先生 B.若以石投水中 贤主以此持胜 C.不若此其宜也 赵氏其昌乎 D.奏之惠王 孔子闻之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知道说话意图的人,不用说话(就可心里知道) B.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所以最高妙的话就是不说,最有效的行为就是顺应事理 C.治国有礼,不在文辩

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节,而不在于言辞上的辩论 D.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

夺取胜利并非难事,保住胜利就是困难的事了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用“善没者能取之”来比喻密谋不为人知的谈话,也不会是秘密,会有人知道的。


B.孔子认为河边争鱼的人会弄混衣裳,不是他愿意这样,而是所做的事情让他成为这样。 C.程煎认为劳动者不唱郑、卫民歌或《激楚》,是因为这些曲子不适合举大木劳动的场景。

D.作者用孔子不炫耀力气大、墨子不显示军事才能的例子来说明圣人都有外人不知的才能。

1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之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 参考答案:

6.3分)B(善;认为好)

7.3分)AA项两句中的“面”均为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B项第一句中的“以“为介词,“把“第二句中的“以”为介词,“凭借”C项第一句中的“其”为助,用于单音节形容调之前,起加强形容、状态的作用第二句中的“其”为附词,表示推刀,译为“大概”D项第一句中的“之”为代词。“它(惠施完成的国法);第二句中的“之”为代词,代“这件事”

8.3分)C(治理国家要有礼法,而不在于美丽的词句)

9.3分)D(作者用孔子不炫耀力气大、墨子不显示军事才能来说明治国做事要保持该和的态度.

10.4分)译文:齐、楚、吴、越都曾经有过(称霸中原的)胜利,但最终都走向了灭亡,是不能通晓保持胜利的道理。只有那些掌握(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人才能保持胜利。

【评分说明4分。每句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ef0641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