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SWOT法分析中非贸易现状以及对策》,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SWOT法分析中非贸易现状以及对策
作者:赵婧
来源:《商情》2011年第50期
运用SWOT分析法,从影响贸易的商品性因素(如商品价格、出口商品结构等)和非商品性因素(外部环境、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等)方面对中非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非贸易总体向好,但仍存在问题,最后并针对不利影响因素提出对策。 SWOT分析法 中非贸易 对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商务部11月16日召开例行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介绍中非经贸合作情况时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非贸易额达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接近去年全年1269亿美元水平,预计2011年全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2001—2009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28%,非洲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市场和贸易伙伴之一。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中非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合作领域逐步拓宽。中国对非洲出口商品由以轻工、食品、化工、土畜产等为主逐渐转为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等机电产品,商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幅提高。非洲对中国由主要出口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向钢材、铜材、化肥、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进行转变。在金融、电信、旅游、航运等领域合作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非经贸关系全面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合作格局。 (二)研究意义
随着中非双方贸易额的日益扩大,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大量进入非洲许多国家,对非洲一些国家的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出现贸易摩擦,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以南非为例,截至2008年底,南非共对中国产品发起41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1起。目前,中国与非洲国家贸易摩擦虽涉及的国家不多、金额较少,但在领域方面有扩大之势,如何认识与解决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我国企业和政府在同非洲的贸易中关注的核心问题。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本文采取SWOT分析方法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重新定义了内外区分的含义,将影响中非经贸发展的内部因素定义为产品生产过程中本身的因素,如产品质量、出口产品类别等,外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素为影响中非贸易的非产品性因素,即外部环境、国家采取的贸易政策等因素,更为明显地明确影响中非贸易的产品性因素和非产品性因素。 二、SWOT法分析中非贸易 (一)S(strength)优势
价格优势和互补性。从价格上看,中国商品物美价廉,迎合了非洲市场消费者对价格低的商品格外青睐的特点。从产品结构上看,2009年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产品、服装、纺织品、轻工产品、粮油食品、通讯产品、药品等,从非洲进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油、原木、铁矿和各类矿产品。可见中国与非洲的进口商品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长期存在的互补性是中非贸易的基础。 (二)W(weakness)劣势
非洲国家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中国与非洲部分国家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出自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产业,经济结构有一定的趋同性,如南非的纺织服装业等。因此,中国产品进入非洲市场,必然对非洲国家国内产业甚至一些支柱性产生冲击,且在这些领域,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必然引起非洲国家基于国家利益的贸易保护行为,力图保护民族产业,维护自身发展。 (三)O(opportunity)机会
中国对非政策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援助非洲各项事业,两国建立了和平友好稳定的外交关系,这对双方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通过援助、工程承包、投资合作、扩大融资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住宅、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通讯、电力、给排水、医院等基础设施等,与非洲国家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向非洲派遣援外专家和青年志愿者,还通过对非直接投资、开展对非减债、救灾和人道主义援助等措施积极援助非洲。截至2010年,中国在非洲援建了50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各类人员3万多人次,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大幅增长到93.3亿美元。 (四)T(threat)威胁
1.非洲国家与中国存在贸易逆差,增加了双方产生贸易摩擦的几率
部分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极不平衡,贸易逆差的存在导致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和部分西方国家的指责,这给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2.中国贸易出口秩序欠缺章法,易诱发贸易摩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企业对非洲出口具有无序性。以机电产品企业为例,中国才与对非机电产品贸易的企业达千家以上,一些企业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为获取订单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甚至迎合非洲进口商的要求修改协议价格,帮助当地企业偷逃关税,加剧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和国家形象,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之一。 3.潜在因素
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与非洲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性,西方政客和媒体提出了中国对非“资源掠夺论”和“圈地占田论”,一定程度上对中非贸易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些非洲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中,用第三国替代价计算中国商品的正常价值,借此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三、应对中非贸易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非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贸易产品特别是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改善贸易逆差现状;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进出口秩序;三是发挥中非论坛等组织的协调性作用,继续维持长久以来的对非政策。四是针对非洲国家的反倾销投诉,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应诉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编辑委员.2011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1. [2]中国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政府白皮书.2010. [4]张小峰,刘鸿武.中非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1980-2009).财经问题研究,2010,(1):124-128.
[5]梁明.中非贸易——基于中国、非洲全球贸易视角的研究.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2011.
[6]毛小菁.中国对非援助之路.经济,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d1f676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