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课标理念下的《树与天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新课标理念下的《树与天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探究作品意旨 3、积累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探析诗歌意象及主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又授予“自家人”,瑞典著名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究竟有什么高人之处呢?颁奖方这样评价到:他通过凝练而透彻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
中国评论家认为,特朗斯特罗姆对汉语来说是传统,对西方来说是先锋。他的诗像中国诗那样不注重雄辩,而且善于用精练的意象、蒙太奇式的组合,传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可以说,特朗斯特朗姆把中国古典诗歌演绎到一个新的高度。今天,让我们学习西方人写的具有中国传统味道的诗歌吧。 2、展示作家作品图片 3、介绍作者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托马斯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终于在2011年获得该奖项。他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十余部诗集。
主要作品集有《十七首诗》《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钟声与辙迹》《在默暗中观看》等。 4、学生试读课文
试着用这种节拍朗诵。
树与天空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有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里/匆匆经过/我们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一只黑鸟。 雨停歇。/树/停止走动 它/在晴朗之夜/静静地闪现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 空中/雪花绽放的/一瞬。
(设计意图:体验诗的节奏美,激发探究诗歌意旨的积极性) 5、思考问题,走进诗中
(1)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 (2)诗人观察的角度是什么? 明确: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树。
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描写树。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为探析诗歌意旨做准备)
6、再读品味,感受形象
(1)诗歌写了树的哪些动作? 明确:
诗人用这些词描写树:匆匆经过,汲取生命,停止走动,静静闪现,等待雪花
(2)树这个形象让我们初步认识到什么? 明确:
在灰暗的天底下,在雨中,树有很多急事,有为完成急事的匆忙奔走,还有为生命的自为。
在雨过天晴的夜里,树有静观的态度,有对美好的雪花的等待。 (3)怎样解读天空中的“灰色”和“雪花”? 明确:
“灰色”既是自然界雨天的颜色,也是树存在的境遇。“雪花”既是自界冬天的严寒,也是树不畏严寒的精神,还是纯美的象征。 7、探究学习
(1)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树及其自然界,对此应如何理解? 明确:
诗人与树的视角有了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里走动。树在这里犹如无言的智者,通过写树把诗人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诗人感觉到了匆忙的人生,又好像黑鸟在树下为“生命”躲雨。雨后天晴,林子静谧。这优美情景,让诗人内心更宁静,焕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有人认为诗歌中融会了宇宙间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树的意象不止是匆忙的人生和对美的期待,还传达了诗人的感悟:宇宙间事物是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树在“灰色”的雨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鸟也在园子里乐观欢愉地生活。在这里,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事物间没有冲突的理由。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必然理由,因为默认了这是一种宇宙规律。甚至,对此还应持有迎取的态度,迎取象征严冬的雨雪、顽强精神和纯美。这正是宇宙间的谐和与默契。 (设计意图: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别人赏析诗歌的成果,可以成为自己鉴赏诗歌的拐棍)
(3)简析句子“和我们一样”的意蕴。 明确:
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先写了树在灰色的雨中匆匆经过和像黑鸟一样汲取生命,接着写树在雨停后停下脚步静静地闪现和等待。用“和我们一样”点明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与树具有共通性,告诉读者,永远忙忙碌碌的人们应该有一个停下脚步、静观夜空的瞬间,或者期许那将有雪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通过挖掘关键诗句含意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
(4)探究标题的含义
明确:
探析隐喻手法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主旨。前面,我们对意象树和雪花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运用隐喻手法所表达的意思。标题“树与天空”,同样运用了隐喻。树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但是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的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驻足静观与默想等。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叹! 8、总结学法 (1)整体把握析意象 (2)“咬文嚼字”析文眼 (3)专心致志析手法 (4)学习他人巧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c990ec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