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2-04-28 02:28: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计划,品德,社会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使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同时,我将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

我校三年级共有学生46人,其中女生29人,男生17人。三年级 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学期将继续教育学生既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 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在集体中成长、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环境。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生活教育的内容。

1、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 本册教科书采用大量写实风格的照片,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除了照片之外,文字、具体内容、活动安排等,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和思考,从看似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认识各种深刻的道理。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我为班级争荣誉这一主题,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班级荣誉榜及小报等有关照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重要。

2、重视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实现自我

本册教科书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生活化学习情景。教科书将知识和技能镶嵌于真实的情景与活动之中,力求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在实际的调查、访问、体验、研究活动中得以实现。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大家都是好朋友主题中,针对有些学生自


信心不足或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设计寻找同伴的优点的活动,让学生在寻找同学优点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到逐渐深入地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目的。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

3、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式,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人格特征。

本册教科书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如: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以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的研究中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升自身对集体活动的认识。

4、内容设计具有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留有弹性空间。 教科书上呈现的活动方式和一些资料只是提供给学生活动的范例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范例。另外教科书还设计我的粘贴板我的观点的做法我的资料等,留有空白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自行完成。

5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正面和负面现象的强烈对比,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科书内容以正面教育为主,适当的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负面现象,以便让学生认识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免疫力。做到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的垃圾带来的烦恼这一主题,从垃圾的产生、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等环境问题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要尽量减少垃圾,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4、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5、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6、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线路图。 7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8、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9、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10、懂得爱护生活、学习的环境,知道节约用水。 四、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将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2——15课时 第二单元 13——16课时 第三单元 12——16课时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在素质教育响彻齐鲁大地之际,我要努力通过扎实紧凑的工作提升自我的各项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c40cb0b9d528ea81c779c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