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2-08-26 20:18:0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中学生,综述,文献,策略,研究




中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代以来科学史上不断的演绎着分化和综合。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综合时代决定了现代教育也必然朝着综合化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个大综合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16月,我国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政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部分中小学课程作了重大调整。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着变化是将一些原来的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课程同时开设专门的综合课程小学和初、高中都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查阅199920002001教育类核心期刊、有关教育论着、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发现,1999年期刊、2000年期刊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研究很少,直到2001年才出现一些。在我国仅有少部地区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学习研究,而很少有人专门进行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策略、方法和模式的设计开发课题研究教育技术的视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多见。即使是专门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书籍文章或者是研究报告也绝大多数是从教师的角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以及其课程进行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方面进行研究而从学生的角度,对长期处于传统的分科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却没有多少研究为此,我们觉得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两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历史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课程的超越和发展。和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一样,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三个阶段。 追溯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可以从古代学校教育课程中寻到它的足迹。我国隋唐时期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在西方,以综合性课程为主的教学状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是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真正兴起

1 / 6


的时期,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立的思想体系和实践类型。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知识本位、儿童本位和社会本位三种不同的课程范式。主要影响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齐勒,美国的杜威等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综合实践活动或者说综合性课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多种综合性课程的思想,如一体化课程人本主义课程等等。主要影响人物有杰雷特福谢依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

教育观:从知识教育到生活教育的转变

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这是多年来教育理论家们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际活动领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以合理的方式展开人生,体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获得个人的幸福。因此,教育必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当前教育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教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脱离。如果教育没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就丧失了生活和生长的意义。从人的存在、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终结,因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的教育

教育本身应具有生活意义。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人的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就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通过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传承,不仅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人生活的智慧。从知识的传授到智慧的启迪,这是教育观的一大改变。 课程观的转向

多年来我们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三种基本的课程观。第一种课程观是知识或学术理性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学科,或者知识,认为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这种课程观在演变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取向,一是生活预备取向,二是理性主义取向。如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学科课程,布鲁那为代表的认知发展课程理论等。多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知识中心的理性主义倾向。第二种课程观是经验

自我实现课程观。这种课程观把课程视为经验认为课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实现的手段,强调活动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比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的自然适应性杜威的从做中学等无不是这种课程观。从重视知识和理性发展,到重视儿童的存在、儿童的经验和活动的价值,以及强调课程作为儿童自我实现的中介和手段,无疑

2 / 6


课程观的一种进步。第三种课程观是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种课程是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和批判理论基础上的。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注重学生创造课程的能力。

以上三种课程观分别从知识和理性、儿童与经验生活和经验重建等不同角度建立其特定的课程观念。现在新的课程观要跳出知识学科学科等框框的限制,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一人类生活经验和个体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儿童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反思性实践,沟通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发展性的教育中介,教师和学生是这种发展性教育中介的创生者。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这种反思性、批判性、实践性的课程观和发展课程设计课程,是对课程学科课程即教材课程即知识课程观的超越。

㈢新发展阶段论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逻辑组织

3 / 6


4 / 6




5 / 6








6 /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9f0d8db3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