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2023-01-02 10:3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欢迎阅读!
司马迁,史记,孔子,读后感,世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作者:王言

来源:《牡丹》2019年第20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更是新传统文化的开创者。《论语》记载了孔子的生平言行,《春秋左氏传》详载了其有关政治活动的事迹,还有《孟子》《公羊传》《谷梁传》等先秦诸书都可见其他有关孔子言行和家世的记载。到了西汉,司马迁以之前的记载为基础,编纂成《孔子世家》,它成为第一篇完整记载孔子生平的传记。

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笔者深受教育、启迪和熏陶,感触颇多。笔者认为,司马迁对孔子形象的独特解读,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其一,从孔子的一生发展轨迹上看,孔子一生筚路蓝缕,奔走列国。其二,孔子好学不厌,敏而好古,不耻下问。其三,从孔子对弟子的教育观上看,孔子对弟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其四,从孔子取得的成就上看,孔子虽出身布衣,却被誉为至圣 一、一生筚路蓝缕,奔走列国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孔子满怀救世之志,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一生可谓颠沛流离,随历经挫折却毫不退却。周游列国期间,孔子最开始寻求在鲁国出仕,他不愿意同流合污,去鲁十四年而返。尽管四处碰壁,但孔子始终不放弃,带着弟子们积极寻求有道明君,以施展其政治抱负,希望能够用仁爱来影响诸国历史进程。对于这段周游史,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介绍,详细记载了孔子经历的挫折,塑造了孔子的伟大形象,并彰显其不朽的人格与精神。

二、好学不厌,敏而好古,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34岁那年,孔子去周都洛邑学习周礼和古文献。这是孔子很重要的一段学习经历。当时,孔子家境贫穷,而从曲阜去洛邑,路途遥远。他的弟子——贵族南宫敬叔请求鲁君支持,赐给孔子车马与随从,并亲自陪同孔子前往,孔子得以完成这一艰辛旅程,并且获益匪浅。司马迁说的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大概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实。

孔子曾从山东跑到山西,向晋国著名音乐家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前后学了十几天。师襄子对孔子说:可以益矣。孔子却说: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说:丘未得其志也。过了些时日,师襄子说: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却说:丘未得其为人也。又等了数日,孔子抬头仰望,若有所思地说: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站起来连连作揖说:师盖云文王操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说也许有点夸大其词,但由此可以看到孔子认真学琴的态度。他喜欢弹琴,也很喜欢唱歌,每每和别人一起唱歌时,如果对方唱得好,孔子一定会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去和他同歌。孔子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强,喜欢与人探讨音乐知识。在齐国,当听了《韶》乐后,他几乎达三月不知肉味的入迷程度。可见,孔子学礼、学乐是废寝忘食的。他正是以食不求饱,居无求安的求学精神,勤学好问,全面、熟练地学习和掌握六艺,并且系统地融会贯通六艺的实际内容和精神。子曰:三十而立。也就是说,孔子从十五岁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尔后,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达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等的不同境界。这点是值得人们认真学习和实践的。 三、对弟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史记·孔子世家》阐明了孔子的诸多教育思想,如循循善诱、笃信好学、韦编三绝等,其中记载了不少孔子与弟子的言行,是对孔子真实而鲜活的写照,阐述了师道这一永恒的主题。下面以孔子与弟子被困陈蔡为例进行说明。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禮,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史记·孔子世家》) 这段话没有直接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评论,而是首先描写了孔子与诸弟子被困于陈蔡的情况,然后通过对话展现了孔子与诸弟子面对困厄的态度。面对饥寒交迫的窘境,孔子通过对话循循善诱,引导弟子安贫乐道,坚守儒家理念,诲人不倦。司马迁用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还原最接近真人面貌的孔子,增添了文本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四、虽出身布衣,却被誉为至圣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记载王侯贵族的世家,本身就给予孔子较高的地位。《孔子世家赞》是司马迁为《史记·孔子世家》写的赞,寥寥数字胜过万语千言,显露了作者的胸襟与见识。开篇以总评揭出自己对孔子的无限景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继而从遗书、遗物、遗教三个方面,极言自己对孔子的向往,结篇再以总评写自己对孔子的崇奉,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孔子虽出身布衣,却被司马迁誉为至圣,这文化巨人、精神领袖,个人的德行、坚守的理想、胸怀天下的思想,深藏于《孔子世家》的末尾,以太史公曰的口吻娓娓道来,司马迁突出了孔子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五、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写的关于孔子的传记,其中蕴藏深厚的人文思想,而阅读就是精神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那些有温度、有思想、有文采的文字,令笔者受益匪浅。司马迁近距离地刻画孔子,直白地表达了历史书写的政治职责和道德担当。读完《史记·孔子世家》,笔者的思想不断深化,心灵不断升华。时至今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不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和言行至今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笔者怀着谦恭的心态来品读《史记·孔子世家》,它不愧为中国人物史传的 一篇典范。 (华东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7af367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