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润心扉

2022-05-31 02:05:5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场秋雨润心扉》,欢迎阅读!
秋雨,心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场秋雨润心扉

作者:余秋雨 王方全

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12

记得钱锺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要認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言下之意,就是只要觉得作品好就行,没必要寻找作者、了解作者。但是,吃了好吃的鸡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总还是要了解一下这只吧!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透过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理解作品的背景、创作初衷,还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处世哲学,价值取向,等等,从中获得启迪,获得教益。

初识余秋雨先生,始于《中国文脉》。借《中国文脉》,先生以一个学者的睿智梳理了中文化历史,表达了对中国文脉的一种关注和悟读。在书中,先生不仅仅从中国文字的起源开始,从《诗经》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从战国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从源顺流,一气呵成,为广大读者细细梳理了中国文脉的演变过程,奉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更主要的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忧虑和期待。

读《中国文脉》,我们不难发现,先生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洞察和领悟。如此的大手笔,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梳理与回味,更是对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化美学的传播与弘扬。那么,到底是什么支配了他大气磅礴地书写了这部堪称经典的文化史学巨著?这与先生的个人经历、文化敏感性和责任担当密不可分。作为文化史学家、散文家,先生以散文笔法来写文化、写历史,其散文实现了文化史与散文的融合。作为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历史责任感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回顾、反思和追问激起了其文化忧虑——中国文脉何以相传?而这一点,也正是其文化散文具有厚重感的原因所在。

余秋雨先生作为文化史学家和知识分子,从他的《中国文脉》,可见他对中国文化之脉的忧虑是深沉的。《中国文脉》的创作与其文化忧患和人文忧患不无关系。因此,《中国文脉》可以看作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衰微的一种提醒和补救。先生对中国文脉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在以经济杠杆作为社会文明衡量标尺的当代社会,众多所谓的成功者文化包装炫耀自己,甚至著书立说、标榜自己,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与误用。而一些儒商的所谓企业文化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低俗化、媚俗化。现代多媒体的渗透、快餐文化的兴起、泛阅读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文化正在被侵蚀、被改写、被歪曲、被忽视。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传统文化已经被笼罩上了华丽的功利性外衣,变身为谋取功名利益的工具。而另一方面,那些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精髓部分则被弃之如糟糠,那些类似于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嵇康不屈服于世俗等的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59e74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