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钱学森》观后感

2022-05-04 15:2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感》,欢迎阅读!
钱学森,观后感,电影
钱学森,是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是航空领域、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应用力学领域的人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这部电影从多个视角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人生,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学有所成必为民族所用。

影片描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使无数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看到祖国崛起的希望,他们纷纷归国,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军事建设,钱学森正是其中的一员。在那个年代,原子弹、氢弹、导弹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国防力量强大,国家就能在国际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则,只能沦为军事强国的附庸。

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是冯卡门的得意弟子,先后获得多项科学成果,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报效国家、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美方在得知其欲回国后设置了重重障碍,正如片中美国军方给钱学森的评价,“一个钱学森,顶五个海军陆战师”。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他要离开令美国军方深感不安,百般阻挠。钱学森归国路上的曲折艰难,与美国特工斗智斗勇,他们网罗罪名对钱学森进行逮捕、软禁。而钱学森不惜被抓入狱,仍然坚定归国的信念,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同祖国联系,宁肯忍受五年软禁,也要想方设法回归祖国。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和部署下钱学森几经辗转返回了祖国。

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下,为了民族的安全着想,他毅然决然地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在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家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天灾人祸,但钱学森,这位享有国际威望的人民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卧薪尝胆、

1




励精图治,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很快建立了导弹武器研制系统。

19602月,钱学森同志指导设计的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1月,成功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紧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中国人真真正正的在世界的舞台上站了起来。

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并出任院长,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导弹与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独立掌握制造和使用核武器的能力。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导致世界格局被重新定义,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树立。

钱学森率领老一辈航天人,克服各种困难,坚定信念,研制出我国的导弹武器系统,奠定了中国航天的基石,给我们后人树立了丰碑。

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人看了不仅浑身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产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一句话啊,听到这句话我所有的爱国情绪一下就喷发出来了。

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到影片最后两弹对接成功,钱学森内心对杜布里奇说:这就是我种的苹果”

在电影里,以钱学森为首的科技人才和艰苦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没有试验的数据,他们就自己计算;没有实验器材,他们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没有科技人才,

2




他们就自己培养,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钱学森在给参与研发的人员上课,他讲完的时候,发现没有人听懂,当时钱学森的脑海里浮现出他在美国给学生上课的情景,当时他讲的公式,有一个学生没有听明白,他跟学生说,如果你连这些都听不懂的话,就不应该在这里上课。但是在中国,在他的学生面前,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细心的,一遍一遍的讲,直到大家都听明白了为止。因为在中国,他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导弹,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要去克服,大家对于一些科学知识不懂,那么他教大家,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在导弹的研究建设当中,不仅有钱学森,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张工农。军人出身的张工农,勤奋刻苦,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张工农作为工农阶级的代表,象征着为了祖国的腾飞,无数人都在积极向上地努力着。有这样的干劲,让人对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的腾飞,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有人评价,由于钱学森的回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进程至少缩短了20年。钱学森用他的智慧和奉献,让中国的脊梁挺得更直,让中国的声音更响。钱学森的一生,为我们书写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辉篇章,树立起了爱国主义最鲜亮的旗帜。“钱学森身上最光辉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是为国奉献的精神。”心怀人民、报效祖国正是钱学森一生不竭进取的动力。

我们也不会忘记钱学森伟大事业的背后那位在默默付出的伟大女性,钱老的妻子蒋英,晚年的钱学森对妻子充满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让他倍感安慰。仍记得电影的最后钱老在病床上说的那句话:“人不仅要会科学技术,还要懂文化艺术音乐”我想这句话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人有所教诲,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妻子的爱与歉意。

影片《钱学森》对我们来说是精神的洗礼,我们深深地被钱老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感动,从中获得了真真实实的精神力量。

今天的中国,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钱学森那样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之上的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作为年青一代,时刻不忘自己肩上所肩负的重任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d0a030c79563c1ec5da71b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