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 普通高等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必修1
首都师X大学吴耀东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与弹力
地位等同。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学情分析: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规律。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
。
过程与方法:
1) 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4.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 认识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难点:
1) 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 教学策略分析
1. 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引出摩擦力。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 教学方式与手段
1 / 10
教学方式:多媒体展示,教师现场实验,学生自己实验 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情境,引出摩擦力。再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 教学流程图
对生活经验思 考讨论引入新
课
拓展
提出摩擦力的定义
小结
① 知识 ② 方法
结 束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特殊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练习
最大静摩擦力
判断大小方向
方向、大小
练习
2 / 10
教学过程 、三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列举花样溜冰比赛,人推桌子,下雪天在地上铺炭灰等与摩擦力有关的场景,展示生活中摩擦力处处存在。
2.本章知识介绍
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俩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在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几种具体的摩擦力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在静摩擦力中将着重点出最大静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
二、新课教学 1.静摩擦力
实验:把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上部稍稍移动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摩擦仍静止,使得刷毛发生了弯曲。这表明刷毛和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此时毛刷和桌面分别受到的摩擦力的特点和方向。
在上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教科书中小孩推木箱的实例,得出结论。
引入静摩擦力:俩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3 / 10
学生活动
观察,思考,体会在身边存在的摩擦力。
回顾
倾听
观察、 思考、 讨论
分析得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受到一个摩擦力。
认真听讲,理解每句话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5cd618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