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学案沪教版五四制》,欢迎阅读!
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
【自学指导】
1, 感受本文说明性文字生动活泼而准确自然的语言,了解鸭嘴兽的特点。 2, 通过朗读、分析,理解课文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体会文章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原文欣赏】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 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 所谓单孔类动物, 是指处于爬虫类 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 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 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 两 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 且是热血; 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 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它虽被列入哺乳类, 但又没有哺乳类动物的完整特征。 是最 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类,在动物分类学上叫做“原兽类”或称为单孔类卵生哺乳动物。
它是最古老而又十分原始的哺乳动物,早在 2500 万年前就出现了。它本身的构造,提 供了哺乳动物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许多证据。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未出生的孩子和已经死了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完人” 这句话,今天恐怕谁都会这样说,然而在前些年,这话是断然说不得的。
这要从我在澳大利亚所看到的一种特殊动物谈起。 那是初春的一个上午,我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上,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 叫鸭嘴兽。它既是哺乳类,又会下蛋;既像鸟类,又像爬行类。
据说,当 1880 年一个鸭嘴兽标本从当时的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送到伦敦时,曾使英国 有名的生物学家们大发雷霆。 他们断言, 这个标本是几种不同的动物拼凑起来的, 并扬言要 追查是什么人敢如此恶作剧,这拍案者之一,就是恩格斯。
按照传统的概念, 哺乳动物必须胎生, 而不会下蛋。 革命导师恩格斯也一度拘泥于这种 认识,后来在实践的检验面前才改变认识,并把它作为教训,提示别人,引以为鉴,给人们 树立了一个重视科学、实事求是的榜样。恩格斯在
了 ! 因此,但愿您不要重蹈覆辙!”
鸭嘴兽有一个平而扁的阔嘴巴, 短而钝的粗尾巴,还有一对蹼。乍看起来,同家鸭差不 多。而它那身漂亮而柔软的灰色绒毛,又可与我国的特产水獭媲美。
鸭嘴兽实在是很怪的。说它是兽类吧,它却是靠下蛋繁殖后代;说它是爬行动物吧,可 它孵出的后代都是靠哺乳喂养的。真是“不伦不类”。我们知道,一般从蛋中孵出的小动物 是不吃奶的,如鸡、鸭、鸟、蛇;而一般吃奶的动物是胎生的,不下蛋的,像猫、狗、猪、 羊。
由于鸭嘴兽既下蛋, 又吃奶,生物学家们伤透脑筋, 不知道该把它列入哪一类动物。经 过多年的争论不休, 最后,只好以毛和奶作为决定分类的依据,将鸭嘴兽列入哺乳类, 而这两个特点鸭嘴兽都具备。
雄鸭嘴兽有 50 多厘米长,雌的略小。它们的腿短而强壮,各有五个趾,趾端为钩爪, 趾间的蹼便于游泳。它的长着粗毛的尾巴,游泳时当“舵”。它的眼睛很小,没有耳壳,锁 骨和鸟喙骨很发达,这些方面又像鸟类。
鸭嘴兽习惯于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觅食。青蛙、蚯蚓、昆虫等都是它的食物。它的消化 机能特强,一只鸭嘴兽体重不到一公斤,但一天能吃下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
鸭嘴兽总是在河边打洞,洞有两个出口, 一个通往水中, 一个通往陆上的草丛。它们用 爪挖洞的本领很高,即使在坚硬的河岸,十几分钟也能挖一米深的洞。有的洞长达几十米, 里面有宽敞的“卧室”,准备产卵用。卧室里铺着树叶、芦苇等干草,俨然是个舒适的“床 铺”呢 !
母鸭嘴兽一次生两个蛋, 白色半透明, 壳上带有一层胶质。 母鸭嘴兽将蛋放在尾部及腹 部之间,
称它
为“卵生哺乳动物” 。因为世界上只有哺乳动物有圆的毛 (鸟类的羽毛是扁的 )和分泌真正的 乳汁,
1895年给康•施米特的信中说:“我在
曼彻斯特看见过鸭嘴兽的蛋, 并且傲慢无知地嘲笑过哺乳动物会下蛋这种愚蠢之见, 而现在 这却被证实
然后蜷缩着身体包围着蛋。 两星期后, 小兽脱壳而出, 但眼睛看不见, 身上没有毛, 不能觅食,全靠妈妈喂奶。
若与爬行动物相比, 鸭嘴兽显然是比较高等的动物, 因为它虽属卵生, 却是哺乳的。但 在哺乳动物中, 它却是最低等的。它生蛋和排泄粪尿都用同一个器官, 所以又称单孔类。澳 大利亚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单孔类动物的故乡,除了鸭嘴兽外,还有一种叫针鼹。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生物界有待人们去探讨的奥秘,还多着哩 ! 研究:从理论上说,从基因看鸭嘴兽性别,在鸭嘴兽的基因中,最为奇特的便是
10 个
负责性别的染色体, 鸭嘴兽可能会拥有 25 种不同的性别, 虽然这一现象在实际中并未发生。 【作者介绍】
叶进,具体情况不详。 【正音正字】
拘泥 水獭 脚趾 【积累词语】
大发雷霆 恶作剧 不有 【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融科学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科普文章。 用生动自然的语言, 聊天式的形式, 既 说明了鸭嘴兽卵生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又以恩格斯先否定世界上存在鸭嘴兽这种动物, 后来在实践的检验下改变认识的事例,提倡一种科学精神: “没有不犯错误的完人”, “对 待事物不拘泥于传统认识,尊重事实”。
课文语言表达有特色。 学习中, 随时要思考: 我们在哪些语句中得到了信息?这些语句 是如何表达的?我们能学习这种表达方式吗?并尝试解决问题, 体会表达的妙处, 从而获得 思维语言能力的提高。 【思维训练】
1, 课文在介绍鸭嘴兽时与其它动物作比较。这些比较分别说明了鸭嘴兽什么特点?
(①“鸭嘴兽有一个平而扁的阔嘴巴,短而钝的粗尾巴,还有一对蹼。乍看起来,同家鸭 差不多。而它那身漂亮而柔软的灰色绒毛,又可与我国的特产水獭媲美。” ——将鸭嘴兽与 家鸭、水獭相比较,说明它兼有家鸭的外形与水獭的皮毛的特点。
② “说它是兽类吧, 它却是靠下蛋繁殖后代, 说它是爬行动物吧, 可它孵出的后代都是 靠哺乳喂养的。 ”——将鸭嘴兽与兽类和爬行动物相比较, 说明它在繁殖方法上具有特殊性, 它与一般兽类、爬行类都不同。
③ “若与爬行动物相比, 鸭嘴兽显然是比较高等的动物, 因为它虽属卵生, 却是哺乳的。 但在哺乳动物中,它却是最低等的。 ”——将鸭嘴兽与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相比, 说明其在 动物进化中的等级特点。 )
2, 这些比较最终要突出鸭嘴兽哪些特点?
( 突出鸭嘴兽既有哺乳动物的特点,又结合了鸟类和爬行类的特点。 3, 具有鸭嘴兽这种特点的动物,现在生物学上归为哪一类?? ( 卵生哺乳类。 )
4, 鸭嘴兽刚进入人类视野时,带来一些什么问题?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 回顾人类对鸭嘴兽的认识过程: 从不信其存在, 到为它分类而伤脑筋, 再到最后的接纳。 也许对
)
引以为鉴 实事求是
不伦不类
争论不休
无奇
蹼 鸟喙 觅食
俨然 壳 蜷缩
2
世界上许多新出现的事物,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过程。
启示:凡事做点实际的调查研究,看到真相后再下结论,这样我们会少犯错误;同时, “在判断新生事物时不要拘泥于原有的观念,要注重实践,尊重科学。” )
5, 本文用词,具有尊重事实,表达准确的特点。请找出这样的例子,并加以点评。 (①“革命导师恩格斯也一度拘泥于这种认识……”中的“一度”
准确表达了恩格斯在生
物学上有较长一段时间是拘泥于传统概念的,但并非一直如此,这样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② “据说,当1880年……。” “据说”表明恩格斯大发雷霆的故事来源不一定完全真 实。 ③ “这拍案者之一, 就是恩格斯” 中的“之一” 表明恩格斯是其中的一个, 而非只是他。 ④ “我们知道,一般从蛋中孵出的小动物……;而一般吃奶的动物……。”中两个“一 般”都说明动物的普通情况,但不排斥特殊情况。 6,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 乍看起来,同家鸭差不多。
( 作比较。 通过与家鸭的比较,说明了鸭嘴兽的大概体形特征。
② 一般从蛋中孵出的小动物是不吃奶的,如鸡、鸭、鸟、蛇。
( 举例子。 列举众多从蛋孵出、 不吃奶的动物, 突出鸭嘴兽与众不同不伦不类的特点。 )
③ 雄鸭嘴兽有 50 多厘米长,雌的略小。 ( 列数字。
说明鸭嘴兽的体形大小。
)
④ 一只鸭嘴兽体重不到 1 公斤,但一天能吃下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 ( 作比较。 通过与自身的体重比较,说明鸭嘴兽的进食量很大, 消化机能特强。 ) 7, 找出本文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具体说明它的作用。 8,
“澳大利亚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单孔类动物的故乡,除了鸭嘴兽外,还有一种鼹”。句 中“当前”
)
)
能否删去,说说理由。
9, 恩格斯为什么要请求鸭嘴兽“原谅”?他希望别人从这件事中汲取什么教训?
( 由于拘泥于成见, 恩格斯在鸭嘴兽的种属问题上作了错误的判断, 因此他请求鸭嘴兽 “原 谅”。这是恩格斯对自己无知而犯错误的公开坦率的自我批评。
他希望别人从这件事中汲取教训, 面对新事物不要轻易下结论, 不要拘泥于原有的观念, 而要根据客观事实来作论断。 )
10, 题目中的“伤脑筋”是什么意思?
( 鸭嘴兽“既是哺乳类,又会下蛋;既像鸟类,又像爬行类”的不伦不类的特点,让人难 以识别,判断出现错误。 )
11, 怎样理解“没有不犯错误的完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12, 以恩格斯为例有什么作用?
( 连恩格斯这样学识渊博的伟大人物都会对鸭嘴兽作出错误判断,何况一般民众?这样, 不仅突出了鸭嘴兽的奇妙, 同时用革命导师的事例教育大家, 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事实, 像 恩格斯那样知错就改,不要拘泥于已有的结论,固执己见。 14,
15, 寻找体现实事求是精神的格言。
)
查阅资料,写一篇题为《针鼹与鸭嘴兽》、
150
13, 如果鸭嘴兽也有思想,那么它会原谅恩格斯么?请代鸭嘴兽给恩格斯写一封信。 字左右的小短文。 通过与鸭嘴兽的比较, 说明针鼹的特点。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481743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