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通感

2022-08-29 00:0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通感》,欢迎阅读!
通感,谈谈
谈谈通感

“通感”是指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细致、多方面地表达作者的深切感受,以增加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正如钱钟书先生指出的:“寻常眼、耳、鼻三觉亦每通有无而忘彼此,所谓‘感受之共产’即如花,其入目之形色,触鼻之气息,均可移音响以揣称之。”简言之,所谓“通感”,就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沟通交融。

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作者可以突破视、听、嗅、味、触觉的界限而使其彼此沟通,这样就能更全面更形象地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同时诱发读者去联想和体味,使读者在反复体味中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就以《荷塘月色》对荷香的描写为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来,荷香只能以嗅觉感受,歌声只能以听觉获得,但作者在描写时却把“声”“香”相比,让嗅觉和听觉沟通,这就促使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能力,用对于“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渺茫的歌声”的体验来品味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歌声从远处高楼上飘来,自然不能听得十分真切,只能是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但这种歌声更具有吸引力,使人不由自主地凝神倾听;荷香是淡淡的,自然不会浓郁扑鼻,只能是时有时无,如丝如缕,然而愈是如此愈能使人唤起微妙的情感,情不自禁地捕捉这种令人喜悦的清香。在这里,声与香诉诸不同感官的东西,由于在人的心理反应上存有相似点,因而在人的感觉上就自然地沟通了。听觉的验证和补充使人加深了对荷香的感受。读者就能够身临其境。在这诗一般的意境中,蕴含着作者细腻深沉的情感,不能不使读者受到深深的艺术感染。

不仅在现代语言中有这种“通感”现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只是古人仅凭主观的思维感受去创作,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去总结归纳罢了。例如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写道:“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常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作者用勇士奔赴战场去冲锋陷阵,浮云柳絮在长空飘荡,百鸟争喧忽遇凤凰等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多方面地表现了琴声抑扬起落、高昂细柔的众多变化,使琴声之妙给人以丰富的感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不仅是听觉通视觉,而且还有肌肉运动觉,使人随着声音的高低升降,似乎体内有一种“抗、坠、攀、落”的感觉。

同样,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运用通感的例子。如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写巴威尔“在法庭上的斗争”时,由于运用了“通感”写得相当精彩。沙皇法庭的反动和虚伪,法官、检察官的种种丑态,巴威尔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的非凡气概,全都通过母亲尼洛夫娜的心理感受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 通感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艺术通感是一种心理活动,艺术思维上的一种幻觉。艺术通感是人们借艺术联想而产生的不同感官在心理上的彼此作用和相互沟通。从实际上看,种沟通乃是艺术思维上的一种幻觉,并不等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但是,种思维上的幻觉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上都可以帮助人们去更深刻地表达或接受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艺术的通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艺术的联觉、通感并不是各感官之间杂乱地沟通,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就是说,它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经验(尤其是欣赏经验和思维习惯。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通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官在沟通时,必然会殊途同归地同时引起心灵上的悸动,产生多种感官融合的感受。艺术上的通感是形象思维的必然现象,它所遵循的规律是正常的心理基础,那种把它神秘化或在创作中不顾事理的内在联系,刻意雕琢,胡通滥联,语涉荒诞的所谓“通感”是不足取的。

再次,艺术的通感是联结创作与欣赏的纽带。克罗齐有句名言: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通感就是创造出这种刺激物的技巧之一。它犹如一条美丽的彩带把感觉和想象联结在一起,把创作与欣赏融为一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376a860740be1e650e9ab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