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本科生导师制》,欢迎阅读!
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创新
金国辉 郭海
(内蒙古科技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包头 014010)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了导师制的背景,讨论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原因,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形式、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关键因素。指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创新 1 导师制的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几百年来,牛津学子中先后出现了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历史上的41位首相中,七成多毕业于牛津大学。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加之学分制、选课制在高校中的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迫在眉睫。以武汉大学、扬州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原因 2.1 学分制的配套措施
尽管人们对于高校目前所实行的学分制存在很多负面的看法,认为我国高校基本不存在真正的学分制。但是,不管怎样,对于形形色色的学分制而言,选修课越来越多是必然的趋势,选修课的指导老师不可缺少,导师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条件。 2.2 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出自于不同的目标,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后的,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要的。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学习基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学习需要有更加明确的目标,需要更加专业的学习、生活的指导。 2.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
新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师生关系与传统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则是被教育的对象。由于地位、对象不同,决定了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平等性。“师道尊严”便是传统师生关系的基本法则。现代社会,教师逐渐失去了“闻道有先后”的优势,当代大学生在接受新时尚、新知识、与人交往等方面的热情与能力己远远超过教师。在我国教育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师生在人格上平等已经取得广泛共识。而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下,学生的成长和需求已经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也是学校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生师比较高,师生交流减少;且在如今价值多元,学生个性多样的时代里,重新建构师生关系也成不可回避的要求,导师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2.4 教书与育人统一的要求
多年来,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从制度设计来看,大体上分为教学和学生教育与管理两大块,由专业教师负责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由专职思政人员(政治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希望寓育人于课堂之中,寓教育于教学之中,甚至提出了“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所谓大德育概念,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出现了教学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脱节的 “两张皮”现象。这是长期以来制约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担负起育人的重要责任。教师不仅要关注专业教育,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应该给予相应的满足,而且这方面应该负担重要责任。 3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
3.1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创新的形式
学校不同、具体的实施模式及过程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如按学习时段划分,可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如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如按培养对象划分,则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 优秀学生导师制是一种英才教育思想,让优秀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最好的资源,得到最优秀的导师的指导,以期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是指政治导师与一定数量的学生之间建立联系,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的制度。
年级导师制指学生进校后,在四年学习中可由院系负责为每个学生班配备一名导师,导师的工作职责过程。而导师的职责主要是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向学生介绍专业领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选课情况、成绩情况,解决学生学习方法、专业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全员导师制指每一位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均有指导老师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指导。导师在人员组织上范围较广,包括教学、科研、教育管理人员等,且指导对象的数量也比其他导师制模式的人数多。 全程导师制指本科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中,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离校每学期均有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与科研实践和其他实际工作的机会,关心并指导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业余学术研究水平。
我校建工学院实行了全程导师制,为使导师制发挥作用,制订了“导师工作职责”和“导师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导师的工作内容、职责等,并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经过2年的运行,效果良好。 3.2 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创新的关键因素 1. 导师是第一关键因素
首先导师制的实施需要有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在政治思想上,导师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在为人上,导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业务上,导师必须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在教学科研上,导师必须具备认真端正的教学态度、科学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成果不断的科研水平;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指导上,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热情和责任心。
另外导师的数量和导师的职责也是关键的要素。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过少,则导师的数量不足;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过多,导师精力不够。导师应该承担的职责究竟应该是什么,还需要仔细探讨。
2. 学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需要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学生和关注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从一种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受到老师直接干预较多,自主支配时间较少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要求转换到以自主学习为主,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对此导师制的实施必然要求调动学生参与到导师指导学习下的热情、兴趣并且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
3.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制度因素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保障。
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任职要求、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导师职责的规定、考核办法、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导师的任职要求即为导师的选择、任职资格问题。本科生导师的配备则涉及到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问题,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问题。导师制培养的成效,必须要有一整套的考核办法。我校建工学院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导师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任何一项制度从初创到完善都要有一个过程。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在我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试行探索的起步阶段,很不成熟。 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4.1 学生导师自身意识不足 导师制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牛津的一位教授曾经说,“最好的学生就是能教给我一些东西的学生”。中国“教学相长”的说法也由来已久,然而现实中,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f0b888d0d233d4b14e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