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谈孔子的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资料

2022-12-26 20:3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谈孔子的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资料》,欢迎阅读!
子路,公西,孔子,结合,思想
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谈孔子的教育思想-2019年文档资料

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出自《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它主要记述了一次孔子与其诸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向的过程。因其不但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思想主旨,而且如实清晰地反映了孔子一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所以此文在《论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到宋、明两朝,此篇中“吾与点也”之志一直为思想家们所称赞与追求。

文章内容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虽然年长于你们,但你们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你们平时总说:‘我不被人所知啊!’假如有人知遇你们,那你们要怎样去做呢?”

子路第一个出来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国内又常闹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义。”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答道:“我不敢 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


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公西华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他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相,那谁又能做大相呢?”

仲由(即子路)第一个站出来说出他的志向:做一个政治家,治理好国家,又使得本国与他国和平相处。使人民既懂礼又勇敢。孔子问到冉求,冉求讲其志在让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国民生活富足,但不能使其国民执礼好德。孔子又问公西华,

公西华说自己不足以治国,只是能在祭祀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实在古代,祭祀是与军事一样重要的国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曾参(孔子重要弟子,后世尊称之为“曾子”)也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三人各有所见,虽然观点不一,但在思想上与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宗旨并不背离。所以孔子在最后的评价当中说他们三人是“各言其志”,其实就是基本肯定三人的观点。

至于曾皙,则要特别注意他此时的行为。老师正在问他们各自的志向,同学的三人也都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可是曾皙这时正在干什么呢?他正在弹瑟。也就是说,老师和同学的问答都不能影响他专心致志地弹瑟。老师问他有何志向,他才慢慢地把瑟停下来,说自己的志向与其他三人的志向不同。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行为多半是要被老师严加批评的。孔子则不同,他不但不生气,而且说“何伤乎”?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说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确实与一般的教师有所不同。他在心态上的平和与宽容,确实需要我们学习。而“吾与点也”之志,也正是这种平和的、宽容的心态在处世、行动上的反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e3b624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