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厚积》,欢迎阅读!
厚积
幼时听“陈毅爷爷吃墨水”的故事,觉得不过是一个人闹的个笑话,就像我穿反了鞋子,班上的同学写了个错别字一样。读悬梁刺股更诧异这种自残似地读书方式有什么值得后人效仿的。后来虽渐渐明白大人们是要用这些故事激励我们多读书,爱读书,可是总觉得这些故事离生活太远,不太真实。一边读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一边悟出以前看到的那些名人读书的故事只是取了某人读书生涯的一个小片段,才会叫我难以相信。余秋雨先生的《借我一生》里讲述他读书的文字,让我觉得清爽。
“读书的兴趣一旦引逗起来是要命的事。”幼年的秋雨躲在储藏室里读《石头记》读《史记菁华录》也觉得生涩难懂。在那个缺少书得年代,喜欢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读完了,可是读书的欲望还没有填满啊,就不管是什么书了,都读吧。
文革中已经伤痕累累的余秋雨又患了肝炎,真是雪上加霜。潜隐“山间洞穴”时却还饱读了“中正图书馆”的所有书籍。当年蒋介石一心为蒋经国营造的读书圣地,没曾想到多年后反补偿了另一个身心都受到伤害的人。我想,当读书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读书成了一种需求,就会有不读书就会饥、就会渴的感觉吧。饥肠辘辘的时候,除了食物,还有一种能够填满人空腹的东西,那就是书。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领悟不多,记忆很好,而且特别能记住那些不大能领悟的部分,然后用很长的日子,去慢慢反刍。”余秋雨读书的方法似乎很简单,不管能不能懂,先读了再说,总有一天会懂的。“多读书”,与许多古人是相似的。
古人的读书之多令人称奇。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真不知这样多的知识需要读多少书才能得到,那样多的书需要多少时间才等读完读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绝不是等到成年了,需要了才去读书的。
清代才子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际上是一部学术史,对每一部书和源流、价值等都作了介绍。它成为后来学者研究这些古书的一个切入点。很多大学者都承认,他们是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入手作学问的。纪晓岚自作挽联:“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纪虽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 我们的老祖宗最初也是这样教孩子读书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惜这种广读多背的方式曾经被完全否定,而过度强调理解,可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又有限,白白错过了许多读书的机会。理解是可以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毕淑敏8岁时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出这篇童话中的母爱,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所以不必担心孩子读了不能理解,先让孩子有读书的兴趣吧,这样才能抓紧时间多读书啊!现在我们的教育家似乎渐渐认识到了这点,又开始了提倡“经典诵读”,希望为时不晚。经典不止写在书上,也能从我们的口中慢慢渗透到我们心里融入血液成为骨髓,能在我辈和我们的后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一个人没有厚实的基础,是几乎做不成某件事的。相反,“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中的小经验也好,工作中的大问题也罢,学问深厚、知识渊博,还有什么可以难倒你? 厚积,积累的是机会。苏秦六国封相,并不是他后台多硬,是他多年苦读给自己创造的机会。 厚积,积累的是洒脱。范蠡朝堂之上辅越王成就一方霸业,朝堂之外亦可悠然陶朱公。 厚积,积累的是尊严。如今书籍琳琅满目,学生的知识面之广也不是我们可以估计的了,轻松的课堂给了学生自由提问的诸多机会,当他或好奇或炫耀的将课本以外的东西向你发起提问,你如何应对?“不知道”固然是诚实的回答,可怎么也会觉得有失教师颜面,若每次都能应声自如回答学生,岂不快哉!渊博的学识会让你在学生面前赚足面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时时“厚积”,准备随时“薄发”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b9760df12d2af90242e6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