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2023-05-04 10:08: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欢迎阅读!
福临,爱新觉罗,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清太宗的第九子,满族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第二年甲申,正值明朝崇祯十七年正月,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死,世祖始得亲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他励精图治,宵旰靡倦。他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后因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陵寝清孝陵,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福临有胸怀大志富于进取的气质,又存在着浮躁易怒、任性放纵的顽症。顺治八年二月皇太后告诫皇帝的谕中有“惩忿戒嬉”,这是母知其子,可谓说到了病根。后来和尚木陈忞说他“龙性难撄”,茚溪森说他“生平性躁”,看法都是一致的。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桀骜不驯,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

清朝入关后面临的形势,显然比关外时期要复杂得多。为了建立持久的全国性统治,临亲政后,排除种种阻力和干扰,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各种矛盾。作为开国之君,他保持了一定的朝气和较为清醒的头脑。

当时,南方的抗清斗争仍在风起云涌。顺治九年,由李定国统领的西南瑶、苗、僮、彝等族农民组成的义军,东出广西,七月初攻下桂林,除掉了叛明降清、为清军充当急先锋的定南王孔有德。福临看到华南局势紧张,立即派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兵十余万往征湖南、贵州,并亲自到南苑送行。不料,十一月衡阳一战,尼堪也被击毙,李定国取得了“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大捷。这对年轻的福临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迫使他进一步考虑摆脱窘境、治理天下的方针大计。

顺治十年五月下匈,福临鉴于湖南、两广地方底定,而南明永历政权还盘踞滇黔,宣布任命大学士洪承畴为兵部尚书,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并授予他“便宜行事”大权,即所有的剿抚事宜,皇帝慨不制约。福临为他规定的职责是:酌量收服、录用归顺官员,随意安插招降的兵民,按照形势的发展决定攻守事宜。同时又接受洪承畴的建议,任命原大学士李率泰为两广总督,与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一起镇守广东,以策应西南方面的战事。因此,从表面看来,洪承畴在西南的四年间,军事上毫无进展,徒费军饷,而福临既不催战,也不追究。实际上,洪承畴正是在这种不受任何干扰的条件下,竭力施展“剿抚并用、以守为战”的计谋,终于导致顺治十三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的严重分裂和孙可望的降清。洪承畴也趁机摸透了云贵虚实,为日后的军事征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福临十分懂得儒家“文教治天下”的道理,竭力以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清朝的统治,使自己在人民心日中树立起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顺治八年四月,遣官赴山东曲阜祭孔。次年九月,他又亲自到太学“释奠先师孔子”以后几年,他还大修孔庙,更定孔子的谥号为“至圣先师”。他命内院诸臣翻译“五经”,并亲自主持编纂《顺治大训》《资政要览》《劝善要言》《通鉴全书》,提倡封建的纲常名教。同时,特命大学士冯铨等主编《孝经衍义》,颁行天下,大肆旌表忠孝节烈。他还多次亲祭明陵,为崇祯立碑。他赞


扬崇祯帝“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并给为崇祯帝殉难的太监王承恩建墓立碑,赞扬王承恩“赴义捐躯”“无愧臣节”,谥号为“忠”。又为明末“殉难诸臣”范景文、倪元璐等人“给谥赐祭”。这对于缓和汉族地主阶级与满族贵族的民族矛盾,起了显著的作用。

福临还逐渐突破了汉官不得掌印的旧规,从而提高了汉官的地位。这种开明的作法,有利于发挥汉官作用,也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朝廷的支持,标志着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有了进一步的加强。这对于有清一代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但是,福临毕竟是满族贵族的代表,对满汉之畛域仍不能一慨免除,一旦在直接涉及满族贵族利益的问题上发生满汉矛盾时,他就毫不留情地与汉官对立起来,甚至采取残酷的镇压手段。这突出地表现在处理“逃人法”的问题上。

福临出于满族贵族对汉人根深蒂固的猜忌心理,十分害怕汉官结党,处处加以防范,辄严厉镇压。

清初任职中枢的汉族官僚,由于明末剧烈党争的影响,分成以冯铨为首的。“北党”和以陈名夏为首的“南党”,两派明争暗斗,水火不容。北党在朝廷中占着上风,南人汉官屡遭打击,双方矛盾更趋尖锐。 客观上使清初大儒多治实学,推动了清代学术的隆盛。

福临和他的祖、父一样,也十分重视满蒙两个民族的关系。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贵族就通过联盟结姻与蒙古上层贵族修好。福临继承了这一传统作法。他在亲政前后多次巡幸蒙古各部。每到一处,都要亲自接见和宴请各部的王公、贵族,并赐给他们许多贵重的礼品。

福临在顺利地略定云贵之后,即着手平定东南。郑成功于南京一战损失较大,当时又孤立无援,最后不得不撤离福建沿海率师东渡,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中国大陆的统一,在顺治统治后期得到了实现。

恢复农业经济的主要措施

开垦荒地和招抚流亡,是清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关键之举。福临亲政后,即命群臣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解决的方法。顺治九年七月,礼科给事中刘余谟建议把流民中的老弱和湖南、四川、两广驻防官兵中的老弱组织起来,垦荒屯田。从顺治十年开始,先后采取了一些加速推行垦荒的措施。

首先是设立兴屯道、厅,专管兴屯事宜,督垦荒田。接着,福临又采取了一项奖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的新措施。 与此同时,实行“轻徭薄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福临还十分重视对失业流民的赈恤。顺治十至十二年,在京城广设粥厂,以恤流民。这同样表明了这位年轻皇帝为稳定社会秩序、安抚民生的迫切心情。

整顿吏治,禁止宦官干政

官吏的贪污受贿,是明朝末年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清朝定都北京后,这种恶习又严重地腐蚀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福临亲政后,决心记取前朝由腐败而覆亡的教训,大力整顿吏治,建立一个比较廉洁而有行政效率的统治机构。他明确指出,朝廷治国安民,首要任务就是严厉惩处贪官污吏。

福临坚持以公正、廉洁、诚实、有才能为标准任命官吏,对一些官吏尸餐禄位、办事效率低下十分不满,因此经常去查看他们的工作情况。福临为整饬吏治,对贪官污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其中最著名的是对巡按顾仁的处理。福临还仿明太祖立铁牌,禁宦官干政。

和耶稣会士、佛教高僧的交往

在福临短暂的一生中,与耶稣会教士汤若望、佛教高僧道志、通琇、茚溪森的关系至为密切,思想上深受影响。

汤若望于顺治元年十一月任清钦天监监正。福临亲政后,他因给孝庄文太后治好了病,被尊为“义父”,福临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此后,福临不仅在天文、历法、宗教、道德等方面,而且在处理国家政务时,都要向这位老教士请教。在福临的宠信下,汤若望连连进爵加级。然而,由于顺治十四年以后福临开始崇信佛教禅宗,汤若望企图使福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9b13c7284ac850ad0242c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