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文言文总复习之《木兰诗》

2022-08-05 10:04: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0文言文总复习之《木兰诗》》,欢迎阅读!
习之,木兰,文言文
10.《木兰诗》

诗歌对木兰 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 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 的英雄气概 的性格。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 向往和归来后 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重点难点句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 ,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方面写征途的 、行军的 和军情的 ,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 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 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 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 ,和伙伴们的 ;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 。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疑难解惑

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理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对战争的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花黄(通“ ”,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辞爷娘去( 西市买鞍鞯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 词,“ ”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 词,“ ”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 2.愿为市鞍马( 将:1.军百战死( 2.出郭相扶将 帖:1.昨夜见军帖 2.对镜帖花黄( 机:1.不闻机杼声( 2.万里赴戎机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 今义: 双兔傍地走(古义: 今义: 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今义: 出郭相扶将(古义: 今义: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 ”,可补充为“愿为 市鞍马”,“ ”指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 ”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36ad44650e52ea551898d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