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
陶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 要:现代陶艺教育的发展到实现,转化的主要人群是从事陶瓷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完成途径是通过高等教育领域实现的,陶艺教学课程内容安排是实现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作者在陶艺课程教学中的体会,对陶瓷产区和非陶瓷产区的陶艺教学课程安排进行说明和论述,希望对合理安排陶艺教学课程内容,有所助益。
关键词:陶瓷 产区 陶艺教学 课程内容
一、对陶瓷产区与非陶瓷产区的界定以及陶艺课程教学传播主体的研究
本文将景德镇、淄博、佛山、宜兴等在历史上和现代均有大量陶瓷产品生产的地区广义的划分为陶瓷产区,以没有陶瓷生产历史但有陶瓷产品销售、陶艺教育存在的地区,划分为非陶瓷产区。
现代陶瓷技艺的传播形式,大部分地区脱离了工厂或作坊式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通过艺术类院校、陶艺专业技工院校所设立的课程体系进行传播,有些非艺术类的综合类院校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立体造型能力也将陶艺教学纳入美育课程体系中。陶艺课的教学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两个方面的融合发展,一个是以陶瓷产区传统制陶技术为主,造型为辅。一个是在非陶瓷产区陶艺教学中以雕塑或造型媒介为主,陶瓷技艺或表现形式被分离作为承载作者想法的载体而发展的。作为陶艺教育转化人群的传播主体,即教师或相关研究人员,知识技能构成上也呈现以上这两方面的趋势。这两种各自倚重不同技术的陶瓷制作传播群体,将雕塑和陶艺相互融合,广义范围上形成和发展了陶瓷艺术。
二、对陶瓷产区与非陶瓷产区陶艺课程的重新认识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思考,才要求我们对非陶瓷产区陶艺教学课程的设置不能照搬产陶区的,也不能盲目的设课。以下是几科课程的具体思考:
1.必须重视在陶瓷技能课之前的教学考察
一些学校是在教学3~4年级设置有教学考察实习课,这个时期学生的专业技能课基本学习完毕,笔者认为这个普遍意义的教学实习考察和专业学习前的实习考察是不同的。技能学习,有一部分应该是到产地的环境走访过程中得到的,陶瓷技能的教学就应该安排学生对烧制窑炉当地进行考察。以前陶瓷产区的教学,陶瓷制作技术工种是有下厂实践的,下厂学习的知识都是在书本里和在校期间所学不到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些非陶瓷产区的教学以拍摄的幻灯或是记录片替代实地考察,这也是不适合的。这些现代化影像设备的确记录了现实,但纪录的仅仅是平面化的现实,脱离了现实环境的陶艺技能和制作环节在教学中就很孤立。
2.社会实践和校企联合实习课程是检验学生教学成果和指导学生学习方向的有效途径
从现在陶瓷行业的工作从业人员看,大部分已经是受到过高校系统培训的人员了,但是从整个陶瓷艺术行业看还是缺少大批的优秀人才的,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个情况与学校没有严格的社会实践要求和训练场地,在教育过程中脱离实践是有重要关系的。电脑设计教学也是促成脱离实践的一个客观原因。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个方面促进了设计的便利实现,一个方面在电脑上花费大量时间的学习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一旦让学生面对真正的制作项目,往往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另外要强调的是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研发和创新是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科研和产品水品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是很欢迎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企业就业的,一些毕业生在初近企业或工厂时往往因为胜任不了工作而被辞退,这些被辞退学生中,一部分在学校里的功课成绩是比较好的,这反映出当前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问题,对我们陶瓷艺术教育而言,不妨把企业平时的科研创作任务拿到学校的课堂中,做为课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实践完成,教师起辅助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知识搞研究,另一个方面还会使学生增加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很好的掌握沟通和群体合作的能力。紧密地与工厂企业联系,使学生走进实践环境,企业也将研发等项目拿到院校中进行实现,坚持长期合作,就会互惠互利。
3.搭建教学平台构建校际教学交流,设置互访学习课
我所了解的吉林艺术学院现代工艺工作站的陶艺专业教学,从院校所在位置讲是在非陶瓷产区设立的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新专业,课程设置的师资力量和教学配套设备与国内一些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从几年的发展看,工作站通过不懈的努力正一步一个脚印把陶艺教学和陶艺交流做得更好。在实际教学交流中多次邀请到了韩国高校的沈载仟教授,美国的布莱德·伊万·泰勒教授来为学生授课,沈载仟教授生动的讲课方式、认真的示范、针对性的讲评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陶艺家本尼特·宾恩;凯瑟琳·韦斯特,瑞士陶艺家威尔玛·维尔沃戴,上海美术学院陈光辉教授都先后来到学院进行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不仅提供给学生国际陶艺最新发展动态,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还为学生的陶艺设计创作注入新的元素。吉林艺术学院先后于2007年至2011间先后举办了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承办了“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和认识,推广陶艺教育,发展陶瓷艺术。此外每年国内的陶艺展,学校也会组织师生参展,通过参加这些交流展就使的学生在独立走向社会之前,有机会检验自己的创作能力,发现学习问题并及时调整。能够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搭建校际平台,学习应用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等等形式是最好的途径,增加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互访交流课程,就会使课程教育的范围更为广阔,信息量大为扩充,教育形式与内容趋于丰富多彩。更会对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全国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扩招,艺术教育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说明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对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个过程中教育课程设置凹陷出来的一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对课程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设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承接关系和适合本地教学条件的课程设置,将对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培养高素质陶艺艺术人才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商亚敏.包豪斯时代的“作坊”教学模式对现代陶艺教学的启示[J].中国陶瓷,2007(09)
[2]方漫,周芳.论陶艺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陶瓷,2009(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b30bb5bc1c708a1284a4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