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孔子的作文:走进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欢迎阅读!
关于孔子的作文:走进孔子——知其不可而
为之
在《论语宪问》中,早晨守城门的人对孔子做出了如是的评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对人生目标仁和礼的坚守。孔子的目标十分明确,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使君臣有道,尊卑有礼。但是在诸侯争霸,只求雄厚国力,人民贫苦,贪求富贵之时,孔子坚持着传播自己心中的仁礼观念,不动摇,谓之坚守。这份坚守让他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吃尽苦头,却并不言弃。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敢于面对社会现实提出解决方案的大勇。在大多数有见解的世俗人,如长沮,桀溺之流归隐田间,不闻世事之时,孔子勇敢地挑起了时代赋予他的重任呼唤良知。这才有了那一句“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在知道社会动荡之际,孔子认定自己有责任弘扬大道,有责任挺身而出,去改变天下无道。所以他就这样做了。在众多志士的归隐之潮中孔子的身影显得孤独却又坚定。
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毅与坚定始终体现在他对于改变天下无道的孜孜追求上,它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在思想上,孔子极力推举仁爱,宣杨发展仁爱才能成为完人。在孔子仁的思想的指导下,他的弟子中既有出身上层之人,也有出身贫寒者,但都与夫子互相平等,轻松,和谐的相处。弟子们从不因身份不同而受到优待或薄待。孔子对弟子们也充满了关爱。在冉耕患病,子路身亡时,孔子极其悲痛;在颜渊身死时,孔子甚至痛呼“天丧予”。这种无等级的对弟子的关爱与西方智者学派只进行贵族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也表现了孔子追求仁爱的真实性。
孔子生活的时代,私商发展迅速,利益与道德产生了冲突。孔子出于道义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表达了道义高于财富的思想,是在时代的变化中向人梦们精神灌输的一杯清凉散,虽不至于人人解酲,但是对中华民族的利益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道义面前,孔子宣扬杀身成仁的观念,极早的提出了勇于牺牲的道理,冲击了人们的思想。 但孔子在宣扬仁义的过程中,主张以礼教化百姓。礼是西周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则,在春秋时期并不适用,所以为当时的多数人所反抗。且孔子思想有一大部分是出于维护没落的分封制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可见,真正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不应包含过时的东西,不应包含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
是以,对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应予以批判继承。我们应以磅礴的热情去追寻新生的正确的事物,无论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afa6118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