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欢迎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
1.描写桃花林美丽风光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描写桃花源中的景物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生活环境美妙、土地肥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 ?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5.描写桃花源社会风气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文中作者理想幸福生活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7.表现人民生活恬适老老少少都非常愉快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借代的手法描写了桃源内老人和小孩的神情态度、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说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说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0.?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未果,寻病终〞。 12.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3.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世外桃源。 15.渔人分开桃花源的句子是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忘之。 ?陋室铭?
1. 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4. 写与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与“孔子云,何陋之有〞相照应的核心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8.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 文中点睛之笔、突出主旨与“惟吾德馨〞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10.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爱莲说?
1. 描写莲美妙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1
濯清涟而不妖。
3.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比照〕,正如周敦
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_〞。
4.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5.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此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香远益清。
6.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清高,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7.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8.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与“予独爱〞中的独照应〕句子是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9. 公园花展,欣赏牡丹的人总比欣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是: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透露出作者对世风的绝望。 大道之行也?
1. 可以为如今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与之相近的语句
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制
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4.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大同社会〞实行各取所需,
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6.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的根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爱,天下亲如一家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 与〈桃花源记〉意义相近的语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讲信修睦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杜甫诗三首? ?望岳?
1. 借齐鲁大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屹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将泰山的神奇秀丽之归于大自然。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决〕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旷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宏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春望?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说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更增一层悲哀。 石壕吏?
1. 说明捕吏如狼似虎的蛮横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锋利矛盾。
2. 说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 说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 说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 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7. 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 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9、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说明战争之惨烈: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说明战争破坏严重出入无完裙。
1.?三峡?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宏伟险峻的一句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衬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衬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展描写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1.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风光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2.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13.?三峡?一文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1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风光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兴趣
16.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谢中书书?
1.全文的引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先仰视“ 顶峰入云 〞,再俯瞰“ 清流见底 〞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一句一景。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山:顶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 集中写景,描写月下之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湖心亭看雪?
1. 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语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 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 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湖心亭看雪?一文中详细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四首? ?归园田居?
1. 说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热爱农事,耕种辛劳,勤奋、执
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 ?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
流露出自惭之情。
3. ?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不满官场的黑暗,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说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来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决信念,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其中写出景物壮观的两字是大和长,将景物描绘得逼真传神有难言之妙处的两字是直和圆。充分表达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 ?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以
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渡津门送别?借故土之水的深情厚谊,表现诗人思乡深情的句子是: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
1. ?渡津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
程度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 ?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点明出发地,交代此行的目的。 3.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静为动,
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a7016ec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