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笔记

2023-04-05 16:31: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笔记》,欢迎阅读!
年级,数学,小学,笔记


第一单元 测量

11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1毫米,1厘米=10毫米。10厘米长的一段就是1分米,上剩90上有点用9减)

4、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③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 5、减法的验算方法: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 1分米=10厘米,101分米就是1米,1=10分米 3、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4、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千米除外)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6、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如:1千米=1000米,关系式中有30,把千米换成米时就在数字末尾添三个010分米=1米,关系式中有10把分米换成米时就在数字末尾去掉10 7、①进率是101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进率是100 1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 1公里= =1000米;1000=1千米 1000 = 1公里

8、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9、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做单位。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0换算质量单位时,把吨换算成千克,在数字的末尾加3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0千克换算成克,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0;把克换算成千克,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0(大化小乘才好,小化大除一下)

11、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 1 = 1000千克 1千克=1000 1000千克 = 1 1000=1千克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1、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加进位1 2、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原有的数再减。(不忘减去退位1

3、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围成的封闭图形。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三种图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区别: 边的区别: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角的区别: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2、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周长的求法:①不规则图形:绳测法(用绳子围,在测量绳子的长度)。

规则图形:尺测法(直尺、米尺)。

3、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和,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和

4、长方形的周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个长加上两个宽,要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6、把一个长(正)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正)方形,周长也不变。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4、列除法竖式要注意: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除法竖式的写法:笔算除法先写号,被除数写在里,除数写在左,商在头上戴。商乘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最后别忘减一减。

6、在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中,要考虑用“商加一”得


到准确结果,尤其是提到“至少”“最少”时。

7、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等式后面别忘了写余数,把余数写在商的后面,在余数前加上 6 点。

8、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为“A”时,余数有“A1种情况,最大为“A1”,最小为1.

第五单元 时、分、秒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电子表中变化最快的数字跳动一次就是一秒)

2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短又粗的一根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 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它表示多少秒。

3、钟面上有12个数,也就是有12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间是5个小格,即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4、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当分不足10分时要在前面添0补足两位。(如:805 1208 5、时针、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12时整,时针、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是6时整,时针、分针成直角时是3时或9时整。 6分针走半圈是30分,时针走半圈是6时,秒针走半圈30秒。 7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走一圈时,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60秒。 8分针走1小格是1分,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由此得出1=60分。 9、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0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 11时间是指做某件事情所花的时间,时刻是指能在钟表

上读出来的具体时刻。

12、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方法: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2、估算方法: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去乘一位,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497×7350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和任何数相加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原数。

4、计算时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5、多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



位进几。计算时应注意,乘完后要看看后一位有没有进位的数,如果有不要忘了加。

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还可能是0

6、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忘了加进位的数;进位加错;错用进上来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7、(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8、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0不能漏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所乘积的十位上要写0占位。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第七单元 分数的认识

1、分数表示整体与部份之间的关系。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2、一个物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但多个物体放在一起,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3、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4、像1/21/42/4,„都是分数。1/2表示一半,看成这个整体被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5、一个物体或图形,只有平均分才可以用分数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分得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

6 比较大小: ①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反而越大。

②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7①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8、分子为1的分数比较大小时,我们只需要看分母的大小即可,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9、当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该分数的大小不会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9dd71c6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