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阴老腔艺人现状》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华阴老腔艺人现状》阅读题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4—6题。
华阴老腔艺人现状:演出仅够糊口 不演出时下地干活在综艺节目《中国之星》上,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混搭的一曲《给你一点颜色》瞬间惊艳全场,那近乎原始、苍凉悲壮、粗犷豪放的“远古之音”震撼了所有观众。这五位老腔艺人是谁?老腔与摇滚有着怎样的缘分?那抢眼球的“砸板凳”是在怎样的机缘下产生的?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赴华阴市双泉村进行了采访。
关于谭维维身后的老腔艺人 一曲《给你一点颜色》,苍凉原生态的华阴老腔与现代摇滚的融合不仅让人热血沸腾,人们更好奇的是谭维维身后手持月琴、二胡,还有独特的“打击乐器”长板凳,着装鲜艳,声音浑厚的五位老艺人。
舞台上的他们是抢眼的演员,而生活中的他们是地道的农民。来到双泉村后让记者颇感意外,华阴老腔早已享誉全国,甚至还远渡重洋,到国外演出过,可这些老艺人的家在村里一点都不显眼,很普通,有的家境看上去甚至很贫寒。他们说,演出挣不了多少钱,也就是养家糊口,所以不演出的时候就会到地里干农活。
怀抱月琴,配合表演进行演唱的是68岁的张喜民。他生于华阴老腔的张氏家族,典型的关中汉子,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演出的剧照与合影。“生旦净末丑”在老腔这个剧种里是一样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采访时,张喜民随口就唱了一段《人面桃花》,又表演了一段表情戏,大笑、奸笑、冷笑……生动而丰富。如今,张喜民还保留有几十本老腔剧本。
62岁的张拾民在老腔戏班里担任的是梆子和钟铃。他说,“我早先是跟着二哥(张喜民)学月琴、学唱腔的,但因为声带不行,后来才改当了‘后槽’,主要是操作梆子和钟铃。”两手同时操作两种乐器,一心二用,初学者要下苦功夫。
今年67岁的张四季从小也是学弹唱的,同样是因为在声音上缺少天赋,后来跟着父亲学“后槽”,如今在戏班里主要负责打长板——用惊堂木敲击板凳打节奏。63岁的刘西仓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跟着老腔艺人。“白毛”王振中学老腔,最擅长板胡演奏,如今在戏班里负责板胡。而贠玉堤则是在戏班里负责低音二胡的。 关于老腔与摇滚的第一次“邂逅”
“土气”的华阴老腔和“时尚”的现代摇滚,民乐和摇滚乐的结合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谈及这一次和谭维维的合作,张喜民回忆到,“我们的表演比较自由,刚一开始合作的时候,双方都没有找到对方的节奏。我起初唱了一小段老腔,谭维维一听就觉得特别好,就跟我说要分成几段加进去,因为要融入到她的歌曲之中。” 谭维维与华阴老腔的合作收获了成功,张喜民告诉记者,对于和摇滚乐的这次碰撞,“我觉得挺好的,摇滚乐很激烈,老腔本身也很激烈,所以我觉得能碰撞出火花。”同时,张喜民还透露,最近他们还参与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的录制,这次,华阴老腔兄弟要与其他天团进行一场PK。
关于老腔中“板凳”的由来
从话剧《白鹿原》到电影《白鹿原》,华阴老腔的演出中,一人突然站起来,和着曲调,狠狠敲打板凳的画面最让人们印象深刻。在与谭维维的演出中,老艺人张四季一手持着惊堂木,一手持着长板凳,用惊堂木猛烈敲击板凳,发出节奏鲜明、声音清脆的巨响让观众惊叹。连刘欢都按捺不住,上前进行了尝试。尽管老腔有着千年的历史,但“板凳”这一元素却是近几年才加入的。
说到“板凳”的由来,网上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最早的老腔是船工敲击木质船桨,但是搬到舞台上后,不可能再用船桨,而木头条凳是陕西人家家必备的,所以就用板凳替代了船桨,成为了华阴老腔中一种奇特的乐器。
至于说到为何会选择敲击板凳,那却是一次偶然。党安华说,“张四季脾气很倔,他在排练的时候总是不听安排,要按照自己的动作来。我不让,有一次他撂挑子不干了,我当时气得一脚踹倒一条长凳,但过后却给了我一个动作灵感。”于是,也就诞生了张四季砸板凳的动作,说起来,张四季还是砸板凳的“第一人”。 关于老腔艺人的传承
虽然华阴老腔是时下最火热的话题,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却一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党安华坦言:“年轻传承人少严重制约着老腔发展,亟须新鲜血液加入。”虽然华阴老腔保护中心每年都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也有几位中学生表示想学,但是学了十几天就放弃了。“兴趣和热情才是学好老腔的决定因素,没有兴趣,永远学不好。”
谈及华阴老腔的传承,张喜民显得很无奈。他说,2009年和2014年的时候,华阴老腔保护中心曾先后办过两期学习班,2009年那次有27个学员,2014年那次有54个学员,现在也只剩下30多人了。而且,虽说是新学员,但却都是‘大’学生。”张喜民很感慨,两次学习班中最小的学员46岁,最大的学员55岁,这让他非常担忧。“即便是来学老腔的人也坚持不了多久。华阴老腔一板一眼,没个三五年是学不了多少东西的,但有些学员急于求成,学点皮毛、学点折子戏就想着出去挣钱,对于老腔的掌握只能浮于表面。而另一方面,老腔表演很难带来特别大的经济收入,别看现在很火,但演出收入并没有你们想象中得多,所以学老腔的人就更少了。”
“只要有人愿学,我就会尽量地给教。老腔这个戏种已经在我们张家传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不能在我手里断了。”张喜民对记者这样说道。 来源:三秦都市报2015年12月24日
4.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年轻传承人少严重制约着老腔发展,亟须新鲜血液加入。因此,经常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大力培养下一代,是华阴老腔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 。 B.“土气”的华阴老腔和“时尚”的现代摇滚,民乐和摇滚乐的结合令华阴老腔焕发了生机,华阴老腔从此前途无忧了。
C.从话剧《白鹿原》到电影《白鹿原》,在华阴老腔的演出过程中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艺人是狠狠敲打板凳的张四季,他被称为砸板凳的“第一人”。
D.老腔有着千年的历史,敲“板凳”这一元素也有千年的时间了。
据说,最早的老腔是船工敲击木质船桨,但是搬到舞台上后,换成板凳了,因为板凳陕西人家家都有。
5.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6.虽然华阴老腔是时下最火热的话题,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却一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试题答案:4.答: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然后仔细揣摩蕴含在文本中的意蕴。A项,“经常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大力培养下一代,是华阴老腔走向社会的唯一途径”文中无据。 B项,题干中“华阴老腔从此前途无忧了”表述文中无据,说法过于绝对。D项,题干中“敲“板凳”这一元素也有千年的时间了”表述不当,文中“尽管老腔有着千年的历史,但‘板凳’这
一元素却是近几年才加入的”。
5.答: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关于谭维维身后的老腔艺人,②关于老腔与摇滚的第一次“邂逅”,③关于老腔中“板凳”的由来,④关于老腔艺人的传承。(每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审题,从题干中审出答题的方向,然后到文中寻找题干所在的答题区域,再比对题干信息和文本内容,最后筛选概括。
6.答:虽然华阴老腔是时下最火热的话题,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却一直面临着难以传承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年轻传承人少严重制约着老腔发展,亟须新鲜血液加入。②虽然华阴老腔保护中心每年都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也有几位中学生表示想学,但是学了十几天就放弃了。③华阴老腔保护中心曾先后办过两期学习班,一次有27个学员,另一次有54个学员,现在也只剩下30多人了。④虽说是新学员,但却都是‘大’学生。两次学习班中最小的学员46岁,最大的学员55岁。⑤华阴老腔一板一眼,没个三五年是学不了多少东西的,但有些学员急于求成,学点皮毛、学点折子戏就想着出去挣钱,对于老腔的掌握只能浮于表面。⑥老腔表演很难带来特别大的经济收入,别看现在很火,但演出收入并不高,所以学老腔的人就更少了。(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必须立足文本,大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对事件的发展前景提出自己的见解。
《华阴老腔艺人现状》阅读题及答案 由高中语文题库()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9b34b34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