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欢迎阅读!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原则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1.城乡统筹
我国在构筑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长期呈现出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特征。农民则主要以家庭保障为主,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权益比城市居民要少得多。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框架下面,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体现为互助共济的集体保障特点。
从长远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最终要与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接轨,形成全国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制度设计时,应留下“接口”。有必要强调的是,“统筹”不是“统一”和“划一”。统筹既包括宏观决策和政策面上的统一,也包括对不同保障项目的分类管理、灵活的保障形式和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及其衔接配套。城乡统筹强调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上的整体性和统一立法。
2.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本身就是一种重大变革。它要求把过去单项推进、各自为政的项目如社会救济、养老保险、优抚福利等纳入一个总体框架中加以考虑,重点协调各类项目之间、各个险种之间的结构性、功能性联系。
3.基础整合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制度、服务网络和工作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其中制度是核心。基础整合的目的是把过去各个项目分兵把口、实体分立、功能冲突的离散状态,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整合不是简单相加。重点从农村社会保障的“运行基础”入手,整合组织系统,整合服务网络和各类项目。
4.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的含义有二:一是不同类别的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属于缴费性项目的养老保险与属于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的救灾和救助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二是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在财政能力、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上差距悬殊。
因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拔苗助长。必须在统一立法、统一设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保障水平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只能是低水平起步,避免重蹈城镇职工在公费医疗、退休金、住房等保障项目上实行的高福利、高补贴的覆辙。
2.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
这一原则体现了有关主体对社会保障的共同责任,并且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状况相适应。当然,缴费主体的“主辅”也应根据各种保障项目的性质各有侧重。
3.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
这一原则从短期看需要多投入一些资金,但是标本兼治,能够帮助保障对象通过生产自救,滚动发展,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4.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
家庭保障是我国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敬老养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公民自觉地对家庭成员尽保障责任和义务,不仅是中国伦理道德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的要求,《宪法》和《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
我国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当前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家庭有最直接、最具体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功能。家庭保障的功能除了体现在经济和服务保障方面外,还更多地体现在亲情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上。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手段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
长期目标;我国农村应逐步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以社会福利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优抚保障对特殊社会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以社会互助作必要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架构。
近期目标:普惠性质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灾害救济制度与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含“五保”供养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盘”。具有选择性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重点。
由于农村社会救助在本书第8章已有论述,故本章重点阐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二))农村社会保障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自愿原则下,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不可避免。不同消费者面临的疾病风险和预期损失存在差异,高风险人群愿意参加,因为根据平均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低于高风险所决定的保险费。而低风险人群往往不愿意参加,因为重大疾病和住院医疗服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概率较小,会降低参保者的预期收益。就新农合来说,必然存在一部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民,认为缴纳费用参加新农合是不必要的,选择不参加,诱发逆向选择。相对未参保时,参保后的医疗费用约束意识减弱,医生和参保农民都有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三)规避手段:农村家庭和社区的功能
规避手段:政府外部强制、以家庭或社区(行政村)集体参保,限制“优质客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9498114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