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欢迎阅读!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从总体来讲,它既不符合中国历史,也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唯一道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
传统民主社会主义的危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战后经济繁荣时期结束,以“滞胀”为特征的新经济危机爆发,民主社会主义开始面临危机,到苏东剧变,民主社会主义开始呈现出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在西方新保守主义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开始流行美国学者福山所宣扬的“历史终结论”思潮。
我们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分析,特别是要搞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差异和本质区别。这对于我们辩证地,科学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在吸收其某些合理因素的同时,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转型
民主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盛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它是由社会民主主义发展演变来的,是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和社会党国际思想体系的总称。
1.以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为标志,从马克思主义左翼转变为中右翼理论。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民主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本来是同出一源。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变化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相继去世,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原先隐蔽着的伯恩施坦公开亮出右倾机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旗帜,成为以卢森堡为首的党内左派和列宁所批判的修正主义。伯恩施坦在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修正。由于党内主要领袖考茨基持既批左又批右的中间立场,使中右翼的修正主义很快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改良主义者、机会主义者的一面旗帜,对第二国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对社会民主党和工会的实践活动起支配作用。 2.以哥德斯堡纲领为标志,从中右翼转变为右翼理论。1959年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从理论上概括了民主社会主义在战后所遵循的各项原则:主张世界观的开放性,由工人党转变为人民党,信奉议会民主制,同共产主义划清界限,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主张半公半私的混合经济,坚持以改良手段争取社会公正和互助等。这个纲领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宣布民主社会主义“植根于基督教伦理学、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从而彻底切断了民主社会主义在世界观和理论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所论证的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及其“历史必然性”的信仰,哥德斯堡纲领由此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第二次转型的标志。
3.以“第三条道路”为标志,从右翼转变为半极右翼理论。以“第三条道路”为标志,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成为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强调社会的民主主义,试图在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开辟欧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从最初作为社会主义同义词的社会民主主义,到强调政治民主多于经济民主的民主社会主义,再到现在强调经济自由多于政治民主的“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一步步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整体维护者和局部改良者。“第三条道路”表明整个民主社会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正在向右转,实质上就是使民族社会主义更向自由资本主义靠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最近,我国有股思潮声称,中国改革措施实际上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模板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给予民主社会主义合法性,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议会民主制度;放弃公有制主体地位;共产党改名为社会党等。这股思潮的出现引起了思想界和学术界的混乱,许多人接受了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相同的观点,并认为应该继续在中国进行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只有弄清了二者的本质区别,才能坚持中国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拥有光明的未来。
1.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提倡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和来源的多样性。
2.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声称生产资料的性质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他们主张在维持私有制占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以质与量都占优势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对于强国富民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尽管由于目前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还不能实现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良性发展。
3.是否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各种名称的社会党抹杀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否定党的相对性。公开宣称他们的党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不是一个阶级的党,而是“全民党”。他们反对一党制,提倡资产阶级多党轮流执政的国体。在党的组织原则上,他们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不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在当代多种社会阶层出现和并存的新格局下,共产党仍然必须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阶段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正确处理党内外各种关系的政治准则。
4.是否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民主社会主义抛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从资产阶级的理性和伦理原则如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出发,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社会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的全民社会。资本主义的问题,不需要替代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只需按照自由、民主、公正的原则对社会进行逐步改良,而不是彻底的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改良主义,从总体上说是非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资本主义一定会被共产主义代替,这是历史的法则。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中国唯一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80 多年的艰难探索,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唯一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并最终要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制度创新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这条全新道路上所面对的许多问题:城乡差距、
就业、腐败、医疗、教育、住房、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民主社会主义不断我们进行进攻和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拒绝任何有利于它发展进步的有益的东西。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借鉴 、汲取了民主社会主义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民生等方面的某些合理见解和措施,在建立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在社会建设上,坚持建设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民主社会主义的态度应该是一分为二的,批判的吸收。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总而言之,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它既不符合中国历史,也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立足于国情,又顺应时代潮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正确之路,我们要坚定这个信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已经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引导中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红梅.“第三条道路”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 [2]程恩富.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德)爱德华、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5]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199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93f7456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