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和风俗

2022-08-22 22:0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由来和风俗》,欢迎阅读!
端午节,风俗,由来
端午节由来和风俗

在中国的不少地方,比如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端午节是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的。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日是大端午。这是为什么呢?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但在湖南、湖北、贵州、四川、浙江等不少地方,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小端午,农历五月十五日是大端午。

据说屈原故乡湖北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头端阳农历五月初五,大端阳五月十五,末端阳五月二十五。大湘西的辰溪、阳、泸溪、沅陵、溆浦一带,过去很少过五月初五,一般过五月半,辰溪人称为五月十五称中秋节为八月十五八月半 为什么那一带的湘西人过五月十五大端午?据说原因有二: 其一:纪念屈原。屈原名篇《涉江》有以下文字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因此,辰、溆一带的湘西人视屈原为半个乡人。当年,屈原过鄂渚(湖北武昌)、入洞庭、溯沅水、经枉陼(湖南常德武陵)至辰阳(湖南辰溪)入溆浦,不久又下沅江、入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大概是公元前278年,屈原当时约62岁)。噩耗传到湘西,已过十来天,所以湘西一带


的端午节比别的地方迟10天。

其二:战争使然。据传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武威将军刘尚带兵征湘西,全军覆没。在朝廷无将可使之际,年逾六旬的伏波将军马援主动向汉光武帝刘秀请战(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都是马援的名言)马援举兵之时,正值农历五月初五,士兵面带难色,马援厉声说: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当即进兵,果然守兵过端午喝得酩酊大醉,毫无防范,马援因此势如破竹,不几日便降服了湘西一带。五月十五日这天,马援杀猪宰羊,犒劳将士。自此,湘西一带就过五月十五大端午了。

农历五月十五那一天,湘西一带的出嫁之女都要携夫回娘家拜五月半,喝节日酒、吃粽子,还有龙船比赛可以观看。 辰溪、麻阳的辰河一带,龙舟文化独具特色,每逢农历五月十五日左右,江中龙舟飞梭,锣鼓震天,挠手汉子们赤着上身,只穿短裤,或仰卧船头,或侧坐船边,两船并拢,相互配对,在众人呐喊助威声中相互拼搏——掐脖子、抓胸脯、脚蹬、脚挑、挽手臂等。若将对方掐落水中,或对方自知不力而招手为止方为胜。当地人称之为掐龙船。在季羡林主编的《中国文史百科》中对辰河龙舟作了浓墨重彩的记载。

小端午在五月初一这天过节。过小端午这天早晨,趁小


孩还未醒来的时候,大人们就把提前准备好的五彩线系在小孩的手脖与脚脖上,两只脚脖子只系一只。五彩线一般以红、蓝、粉、黄、绿几种颜色为主,这叫割撸束线。按习俗的规矩,小孩系撸束线的目的是防止蛇蝎蜈蚣之类毒虫的蜇咬。还有另一层意思是牢牢把孩子拴住,不让病魔缠身,确保小孩的健康成长。 大端午这天早晨,将新鲜的艾枝插在门楣中央,习称插艾。梁人宗懔在《荆梦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在门框上插两株艾草,表示驱邪避灾,确保平安的意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8b8cf39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