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2-05-07 13:29: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展望,学科,现状,课程
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10140540106 陈一凡 特心

摘要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特殊教育课程学科的形成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

处于探索阶段。但从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当代特殊教育趋势来看,特殊教育课程学科有较好的发展条件。通过多学科合作、国家政策与高校科研,可以帮助创设合适的发展条件。

关键字特殊教育课程论,特殊教育课程



1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现状

1919年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设立“中学课程教授”标志着中国专业的课程研究的开端,1922年的学制及课程改革使得教育界对于课程研究的热潮兴起,由此可知中国课程理论发展距今约有百年历史然而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距今不过150年左右。目前,我国还未真正意义上形成特殊教育课程学科,仍处于探索阶段。

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的现状来看,课程方面,基于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的分立开发思路,我国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也是分别按照盲校、聋校、培智学校类型分别进行制定。但现行的特殊教育课程大多改编自普通学校的课程,只是将普通学校的教材降低难度、放慢教学进度、删减部分特殊学生难以学习的内容2

教学方面,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随班就读学校,课程的实施都不是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而是基于教材或经验教学与评价。在盲校、聋校,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考虑最多的就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在培智学校,基于经验教学几乎成了教师普遍的教学现象。随着重度、多重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甚至连可供具体操作、明晰的课程学指导文件也没有。培智学校教师几乎完全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

1

1



理论方面,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单移植普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自身特色,也没有实质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实践研究作支撑。其结果是,在特殊教育课程的改革问题上、在特殊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缺少了实实在在理论根基,只能借用普通教育的一般课程理论去演绎特殊教育课程这种演绎,既无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也无大量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作依托,更找不到逻辑的起点,是难以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的2


此外,近几年成为热点的我国独有的“医教结合”的课程体系,也使不少特殊学校对如何在校内进行“医教结合”进行了一番实验探索,对课程进行了一番改革,籍此实施“医教结合”。虽然“医教结合”课程体系在实施当中有相当的障碍,也使学校工作陷入主次不分的泥潭3,但也表明了我国在特殊教育课程学科上的不断创新与探索。

综上,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的形成还存在许多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2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发展条件

尽管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在我国,解放后特殊学校课程虽历经4次改革,但基本维持着平行分立的设计取向。行分立的课程“在特殊课程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受益很大,最为关键的是加深了

5人们对学生差异的认识,推动了满足个别需求的教学材料与方法的发展4在此基础上,

有利于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此外,当代特殊教育课程模式已经逐渐由平行分立逐步转向融合参与5,我国特殊教育对于随班就读的推进,使得大部分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在普通班随班就读,因此,虽然现行的特殊教育课程大多改编自普通学校的课程缺乏自身特色,但某些程度上也有利于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方面的推进与探索。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已经为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而且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部分,国家提出的教育目标,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同样也是特殊教育必须实现的目标。因此,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内必须学习课程我们可以参照普通教育的要求进行设置,因为这是一个人接受完义务教育以后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

综上,虽然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学科的探索与形成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从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的发展情况与当代特殊教育趋势来看,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3展望

3.1学科合作

由于特殊儿童的生理在某些程度有别于一般儿童,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因此对于特殊教育课程论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学校课程论,而应该通过站在特殊儿童的角度,从多学科方面研究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对于课程进行研究 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关注和依赖学习者的认知品质和学习过程,了解特殊学生的认知品质和学习过程、注意特点、记忆特征、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学习过程


中的特点和规律,以使课程内容的编排形式更利于他们的学习

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教育目的。不能单纯的从医学模式来判定儿童的特殊性,而应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儿童在合适的教育下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发挥自身价值。从而根据不同类型的儿童的自身情况为其安排适合的课程而不能由特殊儿童的标签来支配其所受教育的不同。

医学方面的康复虽然在特殊教育中不应该过度强调,但是在以教学为核心的情况下,课程设计中融入部分康复训练(如语文课的正音训练)也有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3

2

3.2国家政策与高校科研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并颁布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标准,在统一

全国特殊教育发展步调的基础上,鼓励与促进特殊教育课程论的发展与研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一定补贴,以吸引更多人投入特殊教育的行业,以进一步促进特教育课程论的发展。

对于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应鼓励其进行与开展相关的科研课题,为特殊教育课程科提供更多的理论研究与特殊学校的课程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方向与原则。政府对于相关的科研项目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资金补贴。



参考文献:

1盛永进.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研制刍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5,7:76-77. 2谈秀菁.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与回归[J].中国特殊教育,2006,4:31-33. 3梁晓明.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课程体系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8:16-20. 4希区柯可,.技术简报:参与普通课程取得进步[Z].特殊技术应用中心,20093-10. 5盛永进.从“平行分立”转向“融合参与”——当代特殊教育课程的发展[J].现代特殊教,2012,10:20-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f0e2c9bcd126fff6050b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