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乌合之众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报告题目: 关于乌合之众的一些研究
先,对题目中的“乌合之众”进行解释: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000多年前,孟子曾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生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了仁义的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天天习以为常却不知道所以然,一天都按着道去做却不知道什么是道的人,是群众。由此可见,早在很多年前,孟子就认识到了群众的本质,并指出了群众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其后,同样认识到群众的不靠谱本质的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用与孟子相似的笔调更为彻底地分析了群体的心理,并将他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和分析整合著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本书以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对群体进行了分类,研究介绍了社会历史运动中作为参与者主体的群体的心理及群体中领导者的诸般特征,并分析了影响群体意见的种种因素。
关于这本书,莫顿、奥尔波特、弗洛伊德等人对它的评价都极高,都认为它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影响力极高,但我对其中一些观点持保留意见。
作者所处的年代思想混乱、岐见纷呈,使他亲身感受了群众盲从、冲动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本书中,他对群体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他发现的群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还对当时法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反思,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给中国教育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要研究群体心理,首先要明确群体的概念。打个比方,一个一个不同成分、不同功能的细胞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一个群体就像一个生命个体,组成他的细胞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不同的人因同一种缘由或目标聚到一起,就成了一个群体。
作者提出,在现代心理学看来,群体一旦形成,就立即有了群体的特点,这种特点与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特点都不同,却和每一个群体的特点没什么区别。群体就像一个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这种群体中共同的感情和思想就是所谓的“群体心理”。
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是每一个人个性的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与思想都在关注同一件事。
当一个人仅仅是一个个体时,他会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极大的智慧和足够的理性,而但他处在一个群体之中时,他的个性却会消失不见,他将会失去自己原有的思想和自我意识,只表达出和群体所一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特征。甚至他在群体中的思维观念或者感情,在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是无可能出现的,或者即使出现,也绝不会形成具体的行动。就像法国国民公会中那些最残暴的成员竟然都是些平常表现最温和的人一样。只有在群体中才会表现出来,为群体所特有,而作为单独的人却不具备的这些特点的形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群体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存在。其原因可大致分为三个因素,第一是本能,第二是传染,第三是暗示。
作者指出,激发一个人最原始本能的决定性因素是数量。数量在人类社会中会经常性地产生一种充足的理由,会让群体中的人产生“群体即正义”、“法不责众”等的错觉,因而群体在行动时就会表现地理直气壮,也就体现了本能的力量。群体是无名氏,因为无名,所以无由控制,于是曾经约束一个人的责任感就会荡
然无存,而群体得到的是最原始本能的表达与宣泄;传染包括群体情绪的相互传染和一个人的情绪传染给另外一些人。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催眠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人陷入狂乱,也可以摧毁一个人心理的防御机制,让人的表现突破他人格上的界限,在群体中,感性的、本能的情绪特别容易被传染,而理智、冷静的情绪却丝毫不起作用;暗示的力量以一种缺乏解剖学依据的神秘方式替代了群体的个体自我人格,又或者只是将这之中的某种蛰伏力量唤醒而已。就像催眠师在患者面前晃动水晶球,群体中的个人从此陷入了一种极度兴奋的无意识状态,原本知道的是非善恶和趋利避害也荡然无存,于是他就会对这种暗示力量唯命是从,也会做出一些与他的性格习惯极为矛盾的举动。
关于群体智力,作者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作者认为,在群体心理中,原本突出的才智被削弱了,表现出差别的异质化被同质化吞没了,于是最终是无意识品质决定了群体的智慧。于是群体只具有最低甚至更低层次的智力,这就解答了为什么群体无法完成对智力要求较高的工作。群体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而但凡涉及关于利益的决定,只能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来做出。在这里,我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也符合群体的概念,那为什么不能算是一个群体呢?
关于群体的分类,作者指出,我们可以根据群体的普遍特性来辨认群体,同时又可以根据群体的不同附带特性将他们区别开来,作者根据不同的人群形成的不同群体将其分为两类: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异质性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能有不同的性质,如随时可能在街头聚集起来的群体或上下议院等;同质性群体中的成员则有着相同的性质,如军人、中产阶级等。
关于影响群体意见与信念的间接因素,也可以理解为引发群体运动的导火索,作者指出这些因素有民族(是最重要的间接因素);传统(由过去的观念、欲望和感情构成);时间(信仰与思想既是历史的儿女,又是未来的母亲,然而也永远是时间的奴隶);政治和社会制度(它绝对不可能创造某个时代,只能被这个时代创造);教育(教育既不会使人变得更道德,也不会使他更幸福,既不能改变他的本能,也不能改变他天生的热情,甚至在某些时候只要进行不良引导,教育的坏处还会远大于好处)。
关于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作者指出他们是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第一是形象(群体容易被鲜明的形象所打动);第二是词语和套话(词语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无论词汇和套话是否荒谬,只要群体中的人用这些东西把自己武装起来,就再也不会对任何事情进行思考。于是,他们便拥有了做出暴行的一切条件);第三是幻觉(人们对神灵、宗教的盲目信任和崇拜就是来自对自然的敬畏而产生的幻觉);第四是经验(经验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牢固生根的方法,也是唯一让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第五是理性(对于群体来说,理性除了反面的影响,什么作用也无法施加,他们接触到的理性越多,就越是憎恶理性,也就变得更加狂热)。
有群体的地方,就有领袖。关于群体的领袖,作者指出:只有最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在本书中,作者对领袖这个对群体来说至关重要的人究竟是如何产生、有着怎样的特征及他在群体中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介绍了两类不同的领袖,第一类领袖往往充满活力,但只拥有一时的坚强意志,是绝对的行动派;第二类领袖具备着持久的意志力,这样的品质让他足以征服一切。
关于领袖的动员手段,他介绍了三个:断言、重复和传染。这些手段以其本身强大的力量在领袖的聪明利用下使得领袖拥有了无限的权威和崇高的名望。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e4d647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