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教学简案

2022-07-12 20:00: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致大海教学简案》,欢迎阅读!
大海,教学,简案
《致大海》

[教学目的]

一、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二、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三、体会哀歌式的忧郁美和人与自然重构世界的瞬间之想象思维。 [教学重点]

一、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二、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的复杂心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意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绪的双桨,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时里,你可以领略另一艺术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作者与背景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朗读或听录音,体会这首诗的韵律并把握住全诗的感情基调和变化。 四、分析鉴赏这首诗歌: 1.第一二节:“再见吧……你召唤的喧响。

这两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向世人召唤。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以及第二人称、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

2、第三节至第七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使我留在你的身旁……”

这五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


达了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3、第八节至第十三节:“有什么好吝惜呢……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这六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以上是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4、第十四五节:“哦,再见吧……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这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5总结主题: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五、要点分析:

1.借大海的形象表达自由的精神

这首诗以大海作为自由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与大海相通的自由精神。诗人借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2、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是诗人对大海的倾诉,诗人在诗中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出现,直接对大海表达自己的激情,并蕴含深沉的苦闷,使全诗具有哀歌式的忧郁美。

3、人与自然相逢、同一,并重构世界的瞬间

诗人与大海相遇,他胸中涌动着海一样的澎湃。诗人把岛、岩石想象成凝固的浪峰,已是诗人改变的自然,接着,诗人由观照海,到由海反观,最后与海同一了。这一瞬间,海是诗人向远方的延伸,是海向俄罗斯土地的延伸,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思维流程。

六、作业:熟读这首诗,认真体会普希金诗歌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c69a56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