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备课随笔

2022-04-08 21:31:3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穿井得一人》备课随笔》,欢迎阅读!
一人,备课,随笔
穿井得一人》备课随笔

《穿井得一人》备课随笔 ◎邹月英 2016 年秋人 教版义教育语文年级教科书改版,在《寓言四则》中编 入新课文《穿井得一人》 。《教师教学用书》对该文的教学 了两个资料:一是“整体把握”中有大约二三百字的对这个寓 言故事的寓意和谣言产生原因的简单研读,二是“资料链接” 中关于《吕氏春秋》这个作品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内容 特色等。 对于初读此文的我们,觉得还有许多问题得不到 答案。《穿井得一人》是《吕氏春秋》中《察传》的节选。 因此便去翻阅查找《吕氏春秋》 ,想从《察传》入手增加对 教学课文的整体感知。 《察传》是先秦诸子散文中较为典 型的议论性散文。 文由三部分构成。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夫 得言不可以不察”,接着提出分论点“闻而审,则为福矣;闻 而不审,不若不闻矣”、“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并分别进行举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并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缘物之情及 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内 容丰富,见解精辟,能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中在论证 第二个分论点的时候举了“夔一足”“穿井得一人”“三豕涉河” 个事例。 经过对教学文本来处的追踪,我们对这篇寓言 的寓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按照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寓意的教

学思路, 可拟定以下寓意: 从宋君的角度说 ,告诉我们不要轻 信流言蜚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传之者的角度说

,告诉


我们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 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从 丁氏的角度说 ,诉我们在交际中, 语言的表达很重要, 必须 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穿 井得一人》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告诉人们要对传言持审慎 的态度,要去审查、判断、辨别。这涉及到认识能力、思维 能力,属于哲学范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论述的过程中, 还涉及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在《察传》这篇文章的 结尾写道: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 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 为所闻,则得之矣。“辞多类而非是,多类是而非。”言辞为 什么很多似是而非呢?道理就在于语言的模糊性,和由此而 产生的歧义性。造成这歧义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有语法方 面的,有词汇方面的,有修辞方面的,如“吾穿井得一人”其 中的“一人”按一般理解,那当然是“一个人”,可宋人丁氏说这 句话时,却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即以“一人”代“一人之 役使”,可就这个句子本身, 却看不出是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 方法, 因而就有了歧义, 也就是造成谬误的可能。 鉴于此, 教学拓展环节安排阅读本文中又一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得 到这方面的感悟和训练。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乐正夔一足, 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 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 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 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 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


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 也。”古人作诗写文章讲究无一字无来处,我们在教学中不 防借鉴、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这将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 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会大有裨益。 邹月英,江西九江市第一

中学教师;王芳,江西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8be0ed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