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启立德树人之门》,欢迎阅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启立德树人之门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 2611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脉,绵延数千年而不绝。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光照千秋,历久弥新。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将儒家思想比喻为粮食店,因为它是人们天天必吃的精神食粮。
儒家主张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其核心思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即“道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新时代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探寻。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多年研究与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达到我们立德树人的目的。
一、学习孝悌之道,实施感恩教育
儒家认为,“夫孝,德之本也”,能否做到孝敬父母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下的标准。 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我与地坛》《陈情表》等课文为契机,专门开设孝道主题课。我上课时先讲了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的意义及方式之后,讨论环节让学生回忆一两件父母养育自己过程中的具体事件,并思考现阶段怎样做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学生踊跃发言,从不同的事件中都说到了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忏悔自己的不懂事,辜负了父母的厚望。而且都说到只有好好做人好好学习,才是现在自己能做到的报答父母的最好方式。说到动情处,教室里响起了抽泣声。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了回报父母的恩情,周末回家时请为父母做点最能尽自己心意的事情,并写成随笔。
学生给妈妈洗脚,给父母洗衣服,给父母做饭的……,回来后我们挑选优秀的作品在班里宣读,并在班级张贴。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其作用。 清明节教学生凡事感恩,中秋节讲家庭和谐,母亲节讲孝敬父母,重阳节讲尊敬长辈。 通过学习孝悌之道,学生培养了感恩心和孝心,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懂得了父母恩深难报,增强了为人子女者必须要有“扬名声,显父母”的责任意识。我推行孝悌之道,感恩教育的班级学生自制力普遍增强,能够时刻想到为父母长脸,为班级荣誉而战。 二、培养家国情怀,砥砺远大志向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为了挣钱,挣了钱娶媳妇,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再上学……连学生都说自己就是个典型的放羊娃。很多学生对学习基本没什么兴趣,很无奈、很厌倦,更没什么动力可言。
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扩大人生格局,在爱国的高度上确立人生志向,从内心深处激发起学习动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拼搏,坚持不懈。
儒家从家庭和社会需要出发认为每一个人都需要理想崇高,志向远大,所以在儒家的人生的发展规划中通过《大学》“修齐治平”,这四个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家国情怀。 在学习了课文《沁园春·长沙》,感受伟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之后,我顺便给学生上了一节立志课。王阳明先生有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毛泽东16岁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14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问:你为什么崛起而读书?我让学生扪心自问: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到底为了什么?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而学习,我这辈子会是怎么样子?如果我只为了个人享受,那又会有什么不同?范仲淹从小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做宰相清正廉洁,流芳百世。和和坤从小立志“千里求官只为财”,做宰相富可敌国,但身死财尽,遗臭万年。
清政府的“留美幼童”,原计划出国学习15年,后来因为政府无力继续提供学费,没学几年就回来了。但其中的大多数人,比如詹天佑、唐绍仪、梅贻琦等,都成为了国家栋梁。他们为什么学至半途而不废?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时刻想到学成报国。 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除了定居海外报效他国的,回来的又出过几个杰出人才?因为这些人缺乏家国情怀培养,他们都只想着找好工作挣大钱过好日子。
读书应该是为了有能力报效国家,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扬父母之名,成就大孝。如果这样,你学习就会动力十足,求知若渴,就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充实。相反,上学只是为了考高分挣大钱,你就会觉得读书很苦,压力很大。少年强则国强,如果一个社会的孩子只崇尚金钱和权利,这个民族还有未来吗?当一个国家出现灾难的时候,你的幸福能保证吗? 我希望我的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而不是培养只贪图名利享受只顾自己的人。
通过我家国情怀教育,学生普遍树立远大志向,学习动力增强,班级内充满了向上的力量。
三、崇德向善,奠基幸福
儒家提倡“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修德,厚德才能载物。为了让学生成为知书明理、宽容善良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随时根据授课内容,见缝插针,为学生讲授一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心里感到不痛快不满意的时候,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往内求,朝内看,不要什么事都怨别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让学生学会交友之道,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交到贤良之友。
“人伦之道”让学生懂得“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学会在学校在家庭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再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但让学生学会节俭,还要明白节俭的原因“惜衣惜食,不为惜财,只为惜福”。
讲到钱财的话题时,我告诫学生“勿贪意外之财”,“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如果钱不是正当途径来的,一定不以正当途径离开,而且还会给人附加上灾难。以后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地挣钱。为官就要清廉,经商就要诚信,当医生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当老师就是为了教书育人。
其它的像“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等,都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都很大的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的心态普遍变得比以前豁达宽容,负面情绪少了,正能量增强了。 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减少了计较与敏感,消除了冷漠与隔阂,原来能影响自己情绪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可能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学生真的能感觉到,只要自己的心态好了,整个世界就都好了。
相信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能借助传统文化的智慧自己去化解,做到身心和谐,与他人、与万物皆能和谐,从而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四、担当责任建功时代
北宋儒学家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其中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我们最应该承担的责任。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在奋斗中成就美好人生。
南怀瑾先生在《孟子与离娄》里说道:“一个国家亡了不怕,是可以复国的;最怕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整个亡掉,那就翻不了身了。诸位青年同学千万要注意,将来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你们年轻一辈的挑啊,不能使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种子断绝。”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作品《1999年:不战而胜》这本书里,有一句针对中国年轻人寄予的希望:“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当中国年轻人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和信仰,我们就可以攻打下一个国家了!”
文化灭亡了就彻底亡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你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有志之士薪火相传而至今的,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家族的未来,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必须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度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借助古圣先贤的文化精髓,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引领人格,培养学生孝亲感恩、勤俭利他、有责任有担当的良好品德,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8057b9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