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训诂之实用价值》,欢迎阅读!
浅谈训诂之实用价值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首先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科学。随着训诂学的发展,训诂学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文化领域,人们逐渐认识到训诂学不仅仅是专家之学,而且是一门有广泛实用价值的学问。本文将从训诂学对古代文化考的作用,训诂学在提高中国文化历史学术现代化、国际化中的作用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深入阐述训诂学在先阶段的实用价值。
一、由训诂以考文化
(一)通过名物训诂阐释古代物质文化 早在汉代,训诂学就以经学为基础发展起来,而且有了专门解释词语的训诂学著作。主要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种。这四部训诂专书被后世称为中国训诂学的基石。其中,《尔雅》是最早的训诂专书,也成为后代解词释义的重要依据。《尔雅》3卷20 篇(今留19 篇),书中《释诂》、《释言》、《释训》3篇是解释名物以外的语词,主要类聚一般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一个通用词作解释。不同品物则用不同的训解方法,很是详尽。其余16篇都是解释各种事物名称的。如亲属、宫室、器物、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等,其解释对象多是经传古籍中的词语。所谓“名物”是指范围比较固定、性质比较具体的专门名词。通过名物训诂阐释古代物质文化,是训诂学的任务之一。例如,我们可以依据《释宫》阐释古代民居文化和建筑文化,依据《释器》阐释古代各种器制、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依据《释乐》阐释古代音乐表现艺术,依据《释天》推导先秦天文学史研究,依据《释地》《释丘》《释山》推导先秦地理学史研究,依据《释水》推导先秦水文学史研究,依据《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推导先秦生物学史研究。这些都是我们借以阐释古代物质文化的宝贵文本。
(二)通过训诂阐释古代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是活跃的、经常变动的文化,而制度文化则相对稳定一些,它规定着文化的性质,是文化中的权威因素。但是,同语言文化相比,制度文化更为活跃一些。因此即使现实的人类社会制度已经发生变化,它的消逝了的制度文化的痕迹也仍然可以在语言中沉淀并保留下来。例如,我们可以依据《尔雅》中的《释亲》来阐释古代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依据《释天》阐释古代祭祀制度,依据《释地》阐释古代封建分封制度等等。 二、训诂学在提高中国文化历史学术现代化、国际化中的作用
中国现代训诂学的研究,是联系中国历史文化背景,对汉语字词的形音义、汉语字词的内在条理与系统以及语言、文学、史学、哲学、文化学所作的综合研究,是对中国的学术文化与外国的学术文化实行贯通的研究。所以,这种研究体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点,是中国语言研究中既有传统根基又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范式,为中国文化历史学术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一)训诂学在文史研究中的作用 训诂学是文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学习和研读文史专著与论文时,常常发现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由于忽略了训诂学的研究成果,而产生常识性的错误。现以文史工具书中的错误为例,阐述训诂学在文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是文史工作者最常用的工具书,也是与训诂学关系最密切的专著。但是,由于编者对前人训诂学成就注意不够,也难免导致失误。如对“狼狈”一词,三书皆袭唐代的旧说,没有吸收清代与近代学者的训诂学成就。 《辞源》:“狼狈:兽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广动植》: ‘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绝短, 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俗谓互相勾结为非作歹者为狼狈为奸。” 《辞海》:“狼狈:比喻彼此勾结, 如狼狈为奸。按, 旧说狼狈两兽名。狈前脚绝短,每行必驾两狼, 失狼则不能动。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 《现代汉语词典》:“狼狈: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
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十分狼狈、狼狈不堪。” 对于“狼狈”、“犹豫”这一类连绵词,古人早有训释。王念孙《广雅疏证》:“踌躇, 犹豫也。”疏证曰:“后人误读狐疑二字, 以为狐性多疑,故曰狐疑。又因《离骚》犹豫、狐疑相对成文, 而谓犹是犬名。犬随人行,每豫在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故曰犹豫。或又谓犹是兽名,每闻人声, 即豫上树,久之复下, 故曰犹豫。或又以豫字从象,而谓犹豫皆是多疑之兽。以上诸说,具见于《水经注》、《颜氏家训》、《礼记正义》。„„本因声以见义,不求诸声而求诸字,故宜其说之多凿也。” 王引之继承其父的成果,在《经义述闻·通说上》中, 又一次告诫说:“其义即存乎声,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 近代人朱凤起在《辞通》中,再一次肯定了王氏父子的见解,学术界已成定论。可见,训诂学在文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广大文史工作者应当对其加以重视。
(二)训诂学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训诂学属于传统语言文字学的范畴,它与当代文学的创作似乎联系不大。事实上,当代作家在以历史为题材从事文学创作时,必将涉及到一些古代汉语的词汇、典故和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创作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难免运用一些古代的词汇、典故等等。某些作家正是由于缺乏古汉语修养,缺乏训诂学知识,所以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些误用古语词、误用典故、误解成语和不明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问题。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训诂学与当代文学创作之间的确存在紧密联系。如果作家不懂得一点训诂学知识,缺乏古汉语修养,那么他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古汉语词和成语典故的时候,就可能因理解不准确而造成用词不当,从而影响表达效果。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作为一位作家,应该也必须从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中吸收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文学作品的文化品位。要做到这一点,作家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懂得一点训诂学知识。
训诂的实用价值当然远不止上述这些,但从以上分析可知,训诂学是我们正确理解古代文献、深刻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的工具和桥梁,同时也对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也有不容小觑的地位。训诂学的实用价值决定了当代训诂学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走向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使这门古老学问焕发青春,在民族化和现代化得道路不断前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7c4128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