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召公谏厉王弭谤练习教师版》,欢迎阅读!
《召公谏厉王弭谤》练习
一、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厉王虐(nüè) 弭(mǐ)谤 川壅(yōng)而溃 B.师箴(zhēn) 瞍(sǒu)赋 矇(móng)诵 méng C.瞽(gǔ)献曲 耆(qí)艾修之 事行而不悖(bèi) D.原隰(xí) 斟酌(zhēn zhuó) 流王于彘(zhì) B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
(1)厉王虐,国人谤王。(暴虐) (5)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帮助)(多少)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名作动,用眼睛(6)民不堪命矣(能忍受) 示意) (7)国人莫敢言(没有谁) (3)是以事行而不悖。(因此) (8)吾能弭谤矣(消除、阻止) (4)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疏通、疏导) (9)是障之也(是,这)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告,则杀之。(介词,按照、把)(2)道路以目(看)。(介词,用)
(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4)三年,乃流王于彘。(介词,到) 四、一词多义
与 1、其与能几何(帮助)
以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认为) 2、以告,则杀之(把)
3、是以事行而不悖(因为) 4、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固定结构, 用来……的办法) 犹 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如同,好像) 2、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还、仍)
流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流动) 2、三年,乃流王于彘(放逐、流放) 3、三教九流(流派、派别) 五、文言句式
1、防民之中,甚于防川(状语后置句)2、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判断句)
3、以告,则杀之(省略句) 4、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状语后置句) 六、拓展阅读评价
阅读课文,完成1—4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瞽献曲,史献书(史,历史)史官 B.庶人传语(庶人,平民、百姓)
C.亲戚补察(亲戚,古代包括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D.犹其有原隰衍沃也(隰,低下而潮湿的土地)
2.选出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A.①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①行善而备败 ②黑质而白章
C.①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 D.①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②乃自强步
D(A取独;B并列连词;C代词,他的;D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 3.全都说明厉王实行残暴统治的一组是( )
①厉王虐,国人谤王。 ②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③以告,则杀之。 ④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⑤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 ⑥三年,乃流王于彘。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C(4、6不是,含4、6的错。)
4.选出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全文围绕一个“谏”字展开记述,形式上是在叙事,实际上重点是在记言。
B.本文通过记述,表现了召公的政治远见,揭露了周厉王残暴、腐朽而又虚弱的反动本质。
C.“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防民之口”的危害。
D.“公卿、列士、瞽、史、师、瞍、矇、百工、庶人、近臣、亲戚、耆、艾”都是召公所认为广义上的“民”,“谤”言主要出自这些人的口。 C(强调了让民发表议论的意义、价值。) 七、翻译下列语句。
(1)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厉王听了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或:卫国的巫师把监视得到的情况报告厉王),厉王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2)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3)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
(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5)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
(6)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 (7)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 (8)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用使财物衣食增多的办法。
(9)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 (10)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6b4144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