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文学对莫言文学的影响探析——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谈起

2022-07-12 00:03:4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川端康成文学对莫言文学的影响探析——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谈起》,欢迎阅读!
川端康成,莫言,秋千架,白狗,雪国
川端康成文学对莫言文学的影响探析——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谈起

作者:陈艳,陈高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



摘要: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为他走向世界文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铺平了道路。中国作家莫言在其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一步步地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在其文学创作的初期曾经受到过川端康成的很大影响。因此,他们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本文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谈起,对莫言文学与川端康城文学进行对比与解读,从而发掘两位世界级文学巨匠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川端康城;莫言;《雪国》;《白狗秋千架》;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095-03

莫言与川端康成同为亚洲地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同是影响亚洲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文学巨匠。他们对各自国家的乡土文化都情有独钟,并以独特的手法将其融入各自的作品当中。他们虽然国度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却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可以说,莫言之所以能在今天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川端康成这位老师。

一、川端康城文学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学巨匠,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之路十分曲折。其文学创作主要经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是从“私小说”到描写现代主义、表现日本传统物哀、幽玄之美的转变;一次是表现的风格转变。从创作时期看,初期的属于新现代派作家,小说的内容非常地新奇,并具有一定的近代性特征。川端的成名代表作《雪国》[1]是他由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美意识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川端康成以此为契机,脱离了现实主义。如果单就语言表达与意义上来看,《雪国》不过是“岛村”放浪生活的记叙,并无多少亮点,然而若从其表现力或者语言价值来看,《雪国》无疑是一部杰出作品。在《雪国》中,虽只是轻描淡写地记述了“岛村”与“驹子”的交往,但它却彰显了川端文学的渗透力。在其作品中,作者对人物之间的男女关系安排得都非常自然得当,而且人物环境也充满渗透力。在川端文学的世界中,人与人都是异性关系,所有的登场人物都存在于相互渗透的世界中。川端康成关心的,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和相互之间的渗透度。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直到其创作后期。川端康成在其创作初期与中期作品的基调就是孤独与忧郁、感伤情调,着力表现人情与人之间道主义精神、虚无颓废的思想。而他后期的作品,则呈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双重或多重意识始终贯穿其作品当中。

二、莫言文学

对莫言来说,高密东北乡,不仅仅是他地理意义上的家乡,也是他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文学意义上的故乡。纵观莫言作品,其小说中的舞台背景可以说几乎从未离开过高密东北乡,因为那里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王国”。莫言在这个文学王国纵深挖掘,并将其叙事延伸到广袤的中国农村。莫言从辍学的放牛娃最终成为誉满世界的著名文学作家,源自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的不断求索。1981年对莫言来说无疑是值得终生铭记的一年。这一年莫言在保定市的《莲池》杂志上发表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4年的


秋天,受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的赏识,莫言进入了该系学习文学。这对莫言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这一点上说,徐怀中先生就是莫言文学作道路上的恩师。1985年,莫言发表了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并赢得了全国性的声誉。在军艺学习时,莫言除了上课,还创作了《红高粱》等80多万字的小说。小说《红高粱》1986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电影《红高粱》则于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艺术上获得了金熊奖,由此引起世界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2]中,首次出现了文学世界中的地理概念“高密东北乡”。1999年,在文学创作上暂停4年的莫言又重文学世界,在杂志《收获》上连续发表了四篇中篇小说。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莫言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其中《蛙》在20118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并在2012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走上了他文学创作的巅峰[3]在《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中,莫言谈到了自己的小说与其故乡之间的关系,他说他的文学作与“高密东北乡”这个他生活20年的故乡密不可分,可见“高密东北乡”这个莫言的“故乡”在他的文学当中的重要地位。纵观莫言的小说,他的这种“故乡”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白狗秋千架》如此,《红高粱家族》亦是如此。莫言是“家园文学”的代表作家,而莫言文学就成了“家园文学”。

三、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谈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川端的作品不断被介绍、引进到了中国大陆。这些作品在当时不仅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而且还在文学创作上给当时的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不少启迪,莫言便是其中之一。莫言在创作的初期也得到了川端康成的点拨。1984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当莫言正在思考其创作时,“一只黑色的秋田狗”闯进了莫言的视野,就这样他与川端康成的《雪国》相遇了,莫言认为这次相遇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言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创作《白狗秋千架》,它不仅荣获了台湾联合文学奖,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海外发行。正是川端康成《雪国》里的“秋田狗”,激活了莫言的创作灵感。此后,在文学作的道路上,莫言再也没有为找不到文学创作的素材而发过愁。如果没有遇见《雪国》里的那只“黑色的秋田狗”,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纯种”之说,当然也就不会《白狗秋千架》,更不会有此后的台湾联合文学奖。或者说,如果莫言没有接触到川端康成的《雪国》,没有遇见《雪国》里的那只“黑色的秋田狗”,他可能还要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摸索很长时间。当然这些都是假设。

四、《白狗秋千架》与《雪国》的比较

如前所述,《白狗秋千架》的创作与《雪国》有关,所以不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从两部著名作品的总体框架上来看,小说《白狗秋千架》是“离乡—还乡—离乡”的模式,而《雪国》的总体框架结构是离京还乡—离乡还京—离京归乡,两者非常相似。《白狗秋千架》写主人公“我”在农村生活了20年,后来因考上大学离开了故乡,10年之后作为大学讲师回乡探亲,之后是再次离开家乡。在《雪国》中,故事虽然是由岛村二次造访雪国开始的,但作者在写岛村二次到访雪国后,紧接着穿插性地记述了第一次来到雪国并认识妓女“驹子”的前后经过。可以认为,《雪国》总体框架结构是“离京——雪国——还京”的这种三个来回地重复。从“驹子”的角度来看,可以称得上是“离乡——还京——离乡”[4]。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白狗秋千架》与《雪国》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就男主人公而言,《白狗秋千架》中的“我”是一位出身于农村的、阔别家乡10年的返乡者,但“我”的最终身份还是属于从农村中走出来的、29岁的已婚大学讲师,属于在都市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雪国》中的岛村是一位来自东京的纨绔子弟,是位已婚的西方舞蹈研究者,从这一点来看,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城市知识者的形象。无论两者在其他方面有多大差别,至少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二者是一致的[5]。其次,就女主人公而言,通读过两部作品不难发现,《白狗秋千架》中的女主人公“暖”是一位远离繁华都市、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女性,而《雪国》的女


主人公驹子,但同样也是一位远离繁华都市、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女性,且她们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幸女性的典型代表[5]。第三,从小说的舞台背景来看,《白狗秋千架》和《雪国》都是相对封闭、远离都市的偏远乡村。《雪国》的舞台背景是远离东京的雪国,《白狗秋千架》的舞台背景是高密县东北乡,两者都具有远离都市、相对封闭的特点[6]。最后,从表现手法上来看,《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在对人物和风景描写方面,川端康成在《雪国》的开篇部分描写了岛村观察到的列车车厢内“叶子”的眼睛以及车厢外移动的风景、映照在车窗玻璃上的画面。同样,莫言在《白狗秋千架》的开篇部分也描写了“我”观察到的“狗脸”与河水水底的游鱼的影子、映在河水中的画面。不难看出,这两处的描写虽然是出自两位作家之手,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川端康成最初属于新现代派的作家,小说的内容非常地新奇,并具有一定的近代性特征。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的中后期,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其成名代表作《雪国》就是他由现代主义向古典主义美意识转变的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诞生,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学界的地位,为他走向世界文坛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铺平了道路。纵观莫言作品群,他小说中的舞台背景可以说几乎从未离开过高密东北乡,因为那里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文学王国”。他在其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一步步地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莫言与川端康成同为获得过诺贝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们虽然国度不同,语言迥异,但他们的作品却有着难以隔断的内在联系。可以肯定地说,莫言之所以能在今天享有盛誉,与川端康成这位大师不无关系。《白狗秋千架》与《雪国》两部作品虽然表现的主题不同,但在总体框架结构、人物形象、小说的舞台背景设定、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参考文献:

1〕川端康成.日本现代文学全集(29[C].川端康成集[A].东京:讲谈社,1976.

2〕莫言.白狗秋千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10.

3〕叶开.莫言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N].燕赵都市报,2012-10-14.

4〕康林.莫言与川端康成——以小说《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11,(03):129-137.

5〕王佳都.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人物形象意义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2017,7,36(07):130-134.

6〕戴松林,翟晶晶.风景描写:川端康成《雪国》通往莫言《白狗秋千架》的桥梁[J].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05):118-122.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5fab7c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