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设计

2022-04-13 04:1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选读,宋词,选修,唐诗,教案
单元 课题

选修(一)唐诗宋词——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无题》教案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

2.理解 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目标

3.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切都会过去,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导入 的心灵。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挺立在唐代诗坛的一队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使得宋朝

以后的诗人,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无能为力。 即使在晚唐衰飒的风尘中,仍有一位踏步而来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的唐诗的花朵。他就是“小李杜”中的小李——李商隐。

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

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链接

2.解题:“无题”由李商隐开创,其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身为依托。情思婉转忱挚,辞藻典雅精丽。

无题诗的基调——浓烈而凄清:所谓“浓烈”是说它不作浮泛的情语。“凄清”,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低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一)一读诗歌,把握大意

内容:写别离相思愁绪——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情感:相思的感伤凄苦

(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思考1】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思考2】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思考1】此联中运用了什么特殊的手法表达感情? 1)谐音,“丝”即“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知识积累: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

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 2)以春蚕、蜡烛为喻,说明我对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思考2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⑵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思考1】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虚写(想象)。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思考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诵读 此诗从哪个字一眼就能看出它所写的内容?——别


教学

教学内容 环节

【思考】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

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三)三读诗歌,把握寓意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总结 人间,因爱而美丽;爱情,因执着而珍贵! 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14d10c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