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欢迎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跌宕的情节结构,了解《左传》的艺术特色。 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翻译能力。 B、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教学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言为心声,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各自的选择。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1.以检查预习的方式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2.诵读、通读全文,疏通生字词(读音、释义)。 3.翻译全文,理清结构层次。
4.文言知识脉络及重难点字词句的梳理。(《左传》、史书体例、文言常识及知识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纷争四起。公元前630年,秦晋结盟直逼郑国都城。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如此危局,却被烛之武挽救国家于狂澜之中。烛之武,何许人也?青年才俊之辈?骁勇善战之士?
明朝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三回:“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至于朝堂左右莫不含笑。”
偌大郑国果真无人,派此老者前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烛之武是如何做的?结果如何?一起探究烛之武其人其言。 二、烛之武其言 1. 题目:
一题三问:为何退?如何退?结果如何?
2. 合作探究,结合具体语句解答 (1)为何退?
秦晋围郑;分兵驻扎(地图);历史背景 (2)如何退?
“说”:亡郑损秦、舍郑益秦、晋曾无信、晋贪无厌 (3)结果如何? 秦晋退兵 三、烛之武其人
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
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 如此了得之人在郑国是相当有声望,深受国君赏识的吧?烛之武的待遇如何? 1. 志士:虽牢骚满腹,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国难当前义不容辞,舍己为国
2. 勇士:夜缒而出,大义凛然 3. 辨士:以退为进,晓以利害 四、其他人物形象
如果可以穿越到这段历史中,你最想体验谁的身份?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及相关历史背景,说说你的理由。 郑伯:从谏如流,礼贤下士 佚之狐:慧眼伯乐,睿智判断
烛之武:临危受命,深明大义,才智超群
秦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莫测,政治手腕了得 晋侯:沉着应对,冷静克制,政治家的风度 五、结语:
初读课文,领略烛之武高超的劝说技巧;再品课文,探寻到犀利言辞背后烛之武那孤傲、清高、怀才不遇又满腔赤诚的爱国灵魂。我们发现,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来源于一个人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挚,之浓烈的爱国情怀。再高超的语言技巧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内核,就是中华民族传递千百年的中国魂!
言为心声,语见其人。让我们以这样大义、大智、大勇的烛之武为镜,互相勉励!
第三课时
要点:1、背诵全文
2、艺术特色: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巧设伏笔,首尾呼应;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3、文言常识、文言知识点的复盘、梳理(思维导图) 4、题目检测(高考类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bc49b4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0.html